温暖的笔触_第一章笔触下的世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笔触下的世界 (第2/2页)

甚至b他想像的更强烈。

    签书会结束後,人群散去,江知远正要收拾。

    陈亦然鼓起勇气上前,自报身份:「江老师您好,我是台北市立医院的心理医师,陈亦然。我想和您谈谈您的作品对病童的影响。」

    江知远抬起眼,目光冷静却带着一丝防备。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笔放下,指尖扣着桌面,像在衡量对方的来意。

    几秒後,他开口:「医生的世界,和我的画本,没有交集。」

    语气平平,却带着一种不容讨价还价的坚决。

    陈亦然愣了一下,仍努力维持笑容:「可孩子们真的因为您的绘本得到力量。他们能从中找到一种……安全感。如果能让您亲自和他们接触,效果会更好。」

    「我不需要知道。」江知远淡淡打断。

    「他们的故事,我承受不起。」

    这一句话,像是一记冷水泼下。

    陈亦然张了张口,却什麽都说不出来。他看见对方眼底掠过一道几近本能的抗拒,那不是骄傲,也不是矫饰,而是某种根深蒂固的拒绝。

    江知远收起画笔,将书堆好,背起黑sE背包,全程没有再给陈亦然一丝机会。

    当他推门而去,冷风灌入,玻璃门上的风铃叮当作响。陈亦然愣在原地,只觉得那声音空洞得刺耳。

    第一次见面,就这麽以拒绝收场。

    但奇怪的是,陈亦然没有感到挫败,反而更笃定了。

    因为那一句「他们的故事,我承受不起」,b任何礼貌X的拒绝都更像是一个无意间泄出的裂缝。

    而裂缝,总是通往最真实的地方。

    签书会那天的风铃声,久久在陈亦然脑海里回荡。

    那不是单纯的拒绝,而像是一扇铁门在眼前砰然阖上,震得他耳鸣。

    然而,陈亦然并没有因此停下。

    第一次尝试:再度来信

    他在那晚回到住处,打开电脑,将签书会的情境写进邮件里。他没有指责,也没有抱怨,只是诚恳描述病童翻着绘本的眼神、孩子在病床上对着画面笑起来的瞬间。他甚至附上了几张经过家长同意的照片——小nV孩捧着书,手上还cHa着吊针,却笑得灿烂。

    邮件的最後,他写下:「如果能让这些笑容出现在您的眼前,也许您会知道自己对世界有多重要。」

    两天後,他收到回信。依旧是那位出版社编辑代转,简单三行:

    「江老师婉拒您的再次邀请。谢谢您的理解。」

    字字如冰。

    第二次尝试:亲自登门

    有一次,他从出版社朋友那里听来,江知远有时会到某间偏僻的画室工作。那是一栋旧公寓改造的共享空间,隐藏在老社区里,门牌生锈,走廊昏暗。

    陈亦然特地请了半天假,带着亲手整理的病童画册前去。他站在门外,听见里头传来轻微的画笔摩擦声,心口不自觉加快。

    他敲门。

    声音停了。片刻後,门缝被拉开一线,一双清冷的眼睛探了出来。

    江知远看见他,眉心立刻皱起:「你怎麽知道这里?」

    「对不起,我只是想——」

    「我说过了,我不接触任何人。」江知远语气坚y,几乎是下意识的防卫。他立刻想关门。

    陈亦然连忙将画册递上去,语速放慢:「只是孩子们画的,给您的。他们说想谢谢您。」

    门缝停住了一瞬,随即「啪」地阖上。

    画册被冷冷地退回来,摔在地上。

    陈亦然弯腰拾起,指尖微颤。他感觉自己像被按在玻璃外的观者,看得到里面的光,却永远进不去。

    第三次尝试:曲线邀请

    他试着透过医院举办的公益讲座,间接发出邀请,寄送正式公函。主题是「用艺术疗癒创伤儿童」,讲者名单里专门留了一个「特别嘉宾」的位置,备注清楚写着:江知远。

    但等了半个月,回覆依然是冷冰冰的「谢谢邀请,婉拒出席」。

    一次又一次,碰壁的挫败堆积下来,却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每一次拒绝都更强烈地敲打他心底的疑问——

    为什麽?

    如果只是不想出名、不想与外界往来,大可不必接受出版社安排的任何签售或宣传;如果只是X格孤僻,那麽面对「病童的笑容」,也不至於露出那麽激烈的抗拒。

    那句「我承受不起」,像一根针一样扎在他脑海里。

    一个人究竟要经历多少,才会连「孩子的感谢」都变成负担?

    医师的直觉

    陈亦然曾在诊间遇过自残的青少年,他们对外界的好意总是敏感过度,稍微触碰就痛到无法呼x1。他看得出,江知远身上有着同样的影子——那不是冷漠,而是深埋的创伤。

    他回想起江知远在签书会时的神情:每一个笑容与点头,都像是练习过的社交动作,毫无温度。

    真正的他,藏在厚厚的外壳下,一旦被触及,就本能地收起所有防线。

    这种人,不会无缘无故抗拒。

    除非,那些看似单纯的「温暖」对他来说,其实是最锋利的刀刃。

    新的好奇心

    於是,陈亦然开始调查。他去问出版社的编辑,去翻阅过去的报导,甚至透过旧同学打听。他越听,越觉得背後有某种被刻意隐藏的过去。

    孤儿院、家暴、遗弃……这些零星的碎片开始拼凑成图。他隐隐觉得,自己正站在一个更庞大的故事边缘。

    他不知道,这份执着究竟是出於医者的责任,还是来自某种私人情感的驱使。但他确信一件事:

    江知远拒绝的背後,一定有答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