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过往 (第2/2页)
是掉书袋的。” “不过我看你怎么好像有什么心事。”陈淑兰拉着雪婵来到贵妃塌上坐下,雪婵看了陈淑兰没说话,陈淑兰叹了口气,“这府里主子里就咱们两个女人,你不和我说知心话还能和谁说呢,你说出来,若是我能帮你的,不就解决了。” 雪婵听了这话,神情一松动,“舅母,我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娘当年真的是被我爹诓骗住了,才和他离开的吗?” 陈淑兰听了这话一愣,心里明白过来,道:“肯定是你舅舅和你嚼舌头了,你别听他说的,他是嫉恨你爹……”话至此处,陈淑兰察觉出有些不妥,道:“他恨你爹把他meimei夺走了,所以可着劲儿的污蔑人家。” 雪婵也没察觉不对,只当“嫉恨”是“记恨”,便央求舅母讲讲真实的过往。陈淑兰想了想,“过去的事,我也记不大清了,但你爹和你娘绝对是两情相悦的,我便把记得的讲讲吧。” 话说陈淑兰也是焉和城一富商之女,富商儿子很多,只得了一个女儿,因此自幼如珠如宝地宠大,只盼她长大后,给她找一门可心的婚事。谁知等女儿长大后,富商择婿时不是看门当户对的人家子侄后劲儿不足,就是嫌认真进取的人家家底不够,因此女儿长到二十岁还没出嫁。 富商每日闲下来就是各处相看青壮,终于让他找到了称心如意的人选,就是宁静远,虽然家道中落又靠自己挣回了家底,又有钱又有能力,更绝的是只有个meimei,父母双亡就是没有公婆压力,meimei眼看也要到了当嫁之年,连小姑子的难都不用受。 富商和宁静远就把婚事敲定下来了,陈淑兰本来在家待的好好的,不愿意出嫁,手下的丫鬟受老爷之命哄着小姐偷偷见一眼未婚夫,就这一眼,陈淑兰就愿意嫁了。 说到这里,陈淑兰有些不好意思,拉了拉雪婵的手,道:“别看他现在上了岁数,你看你表哥眉眼间的风华,就知道你舅舅年轻时候有多好看了,他儿子还不如他呢!”她丝毫没有说亲儿子不好的自觉。 从那以后她便常常女扮男装到宁静远的铺子里玩耍,宁静远心知肚明也不点破,只是她发现宁静远的meimei宁宣儿天天都跟在宁静远身边,两人好似一个人一样。 宁宣儿一开始还排挤她,搞些恶作剧,她不但不生气,还一一回敬,一来二去,二人居然成了好朋友,宣儿和她说,“我从来没有过朋友,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陈淑兰愣住了,谁家姑娘还没几个手帕交了,宣儿便和她解释,自己家里当年发生的变故,兄长怕她出事,就一直将她带到身边,不允许她和外人接触,怕有些人心怀不正。 “那你晚上也和你哥哥一起睡?” “是。”宣儿回答,怕陈淑兰多心,“以后你嫁过来就不会了。”陈淑兰听了他家的事,十分怜惜宣儿,握住她的手,“你要是害怕,咱们三个一起睡。” 宣儿看她的眼神徒然变得悲伤,她摇了摇头,“以后我终究是要嫁人的。” “没事的,你可以晚些嫁人,你现在才十六,我这不是二十才要嫁人吗?就是嫁人了,也没关系,你可以和姑爷搬到宁家住,宁家这么大的院子还容不开咱们四口人吗?以后要是我们都有了小孩,就更热闹了。” 宣儿倚在淑兰的肩膀,闭着眼睛,瓮声瓮气地说:“淑兰,你人真好,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待哥哥,他过得太苦了。” 淑兰应了一声,后来宁静远看见她俩坐在天井旁互相依偎着的样子,难得生气了,说她俩都没有大家闺秀的样子,让她俩分开。 话至此处,陈淑兰的眸光变得悲伤,突然不说话了。 他终于拆穿了淑兰,淑兰冲他吐了吐舌头,没留意着他的视线一直在宣儿身上。 淑兰接着讲。 后来,他们成亲了,新婚之夜圆完房后,她想要抱着他汲取他的温暖,他却温柔地推开了她,说:“宣儿第一次和我分开睡,我去看看她,她晚上睡觉容易踹被子。”那时候她心里失落,还是懵懵懂懂地点了头。 那天晚上,她一直没合眼等他回来,过了好久,他才回来,却是气冲冲的,后来她听丫鬟说老爷和小姐那天晚上吵的很凶。 次日,她睡得日上三竿才起床,宁静远早就去铺子里了。来到饭堂,宣儿坐在那里等她,一看见她眼睛都亮了,抱怨道:“你再不来,我要去热第三遍汤了!”原来她一早就起来给她炖了汤,专等淑兰起来的时候能喝上。 淑兰边喜滋滋地喝汤,边回嘴,“那你怎么不叫我?你自己要等还怪我。” 宣儿凑到她耳边,“小没良心的,我不是看书上说女子初次后需要休息才没叫你的吗?这汤是我从书上看的,女子初次行房后,喝它可以补气血。怎么样,好喝吗?” 淑兰连连点头,喝了汤,美美地抱住宣儿的胳膊,“宣儿你真好,别人的小姑子都想着法子给嫂子立规矩,你不这样,还给我炖汤。” 宣儿哼笑一声,悄声道:“我自己都没规矩,还给你立规矩,让人笑掉大牙。”二人忍不住相视一笑。 一家三口都是很好的人,本该其乐融融,婚前最有问题的宣儿和淑兰成了密友,反而好的跟一个人一样的宁静远和宣儿常常吵架。 就在这样时而压抑时而轻松的日子里,淑兰生下了长子青岩,宣儿陪在产房里,将新出生的婴儿抱给淑兰的时候,忍不住喜极而泣,“淑兰,谢谢你,我们宁家有后了。” 淑兰因为耗尽了力气,声音有些沙哑低沉,调笑道:“我怎么觉着,这孩子好像是给你生的一样……” “以后我必视若亲子。” 生了孩子后,宁静远对淑兰越发好了,真是有求必应,羡煞旁人,但淑兰心里一直觉得还差点什么,差点什么,她又想不明白。 宣儿就是在青岩满三岁去寺庙给他求符的时候,结识了在寺庙里抄书苦读的何广华。二人都是爱书之人,经常写信交往,他应该是除了淑兰以外宣儿第二个朋友。就这样过了大半年,一日宁静远喝醉酒又去宣儿房里发疯,发现了信件,勃然大怒,命人将何广华打了个半死。 何广华也是个硬气的,即使这样还是托人给宣儿捎了口信,第一,他挨的打没事;第二,他没挨错打,他就是喜欢宣儿,而且宁死不悔。宣儿就偷着去看他,被宁静远抓了回来,囚禁起来了。 整整小半年,她才找机会串通丫鬟逃出去,从此了无音讯。一同消失的还有寺庙里养伤的何广华。 “这些年你舅舅也没少派人找他们,都没找到。”陈淑兰温柔地摸了摸雪婵的脸,“没想到他们是去了苏城,生了你这么个掌上明珠。孩子,你别多想,你舅舅说那些话没别的意思,他就是恨你母亲走了这么多年一封信都没回来,你也知道了他和你母亲相依为命很多年,对你父亲,焉能不恨?” 雪婵点了点头,“我知道。” “至于他说的那些话,你别都信就是了,你父亲和你母亲一定是两情相悦的,当年他俩互相看对方的眼神,真真是腻死个人。”说到这,她忍不住掩口一笑,见天色已晚,道:“若是饿了,就让莺歌去厨房那些糕点。” 雪婵点头,陈淑兰让她吃点东西,早点休息,也就离开了。 雪婵看着她的背影,其实已经察觉出她话中有些漏洞,但没有追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