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沧江望澄碧 其一 (第2/3页)
话说回来,纵是清醒时,夫子的课我也总是半听半不听的;想听时就听几句,不听时就在一旁发愣。那些先贤佳作和大道理我总是不爱听。偶尔夫子也会给我们讲一些早时候流传下来的典故,我总是乐意听一听。有时也会把自己代入进去,有趣极了。 四皇子同他生母一样,都不太喜欢热闹,性子宽和,但混的也不算差,每次下学堂的时候我也会跟在四皇子旁边听听其他的皇子在谈什么。 皇子们有时会谈论时政,分析朝廷的动向和走势;有时也会单纯说一说闲话。皇上偶尔也会在学堂旁听,或课下指点皇子们。 原本这样混日子的生活是极为不错的,事实证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没听到过父亲抱着母亲的牌位说着可怕的话,于是就快快乐乐的混过了两年,和四皇子也算混成了半个兄弟。 一日下学堂,我正准备回家用膳,可没成想,刚走过一个拐角,就险些撞倒了一个宫女。 小宫女手捧几件华贵衣裳,一问才知是三公主生母王贵嫔宫里的人。王贵嫔的生父乃是太师王恪,和我父亲也有些交情,是来我家中做过客的。我见宫女jiejie并无大碍,于是便回家了。 本来我并未将此事记挂在心,然则后来的些许巧合,我也说不清了。 建平十八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时节,皇家举办了场马球会。消息一出,王公贵族、朝中诸臣都纷至沓来,没谁不想携家眷赶这场热闹。 我因年纪小,骑不得马,便和其他家的公子们在马球场另一侧捶丸。 “诶,这局我又中了。” “是不是背着我们偷练啊?” “哪有,今个运气好。”我心中窃喜,其实心里清楚:我之所以如此称心应手,都是平日在家中苦练而成;但我偏要装作没有的样子,倒显得我比别人伶俐几分。 杓棒在手,一时得意,使力多了几分,这次竟然没中。 我们一伙人玩得正乐呵,未曾想三公主骑的小马像着魔一般,直冲我们这来。 我那时根本没注意到周遭的变故,在球xue旁蹲着,还在钻研如何次次取胜。 “虞家哥儿,小心!”不知谁喊了一句,我心下一惊,这才反应过来。只是为时已晚,那疯马与我已是近在咫尺。 完了,起码断一个胳膊,我害怕的闭上眼睛,开始祈祷列祖列宗多年积下的功德能救我一次。 谁知三公主拽着缰绳硬是向右扭,小马嘶鸣着从我身旁擦过,凛冽的风如刀般强劲却转瞬即逝。我听马蹄声渐远,觉得奇怪,睁开眼才发觉躲过一劫。 我是躲过了,公主却脱力从马背上摔下。英雄救美的戏本子确确实实在我虞阮澄身上实现了。 皇上震怒,将小马射死,还将典厩署的人一一问责,便与此事无关的也要罚俸两年。王贵嫔哭了半晌也劝不住;太医院的人几乎是倾巢而出。我爹年纪大了今日未曾来,大哥便拉着我跪在草地上磕头谢恩,我甚至能闻到清新的马粪味。 所幸三公主所佩护具堪用,伤口虽然血淋淋的,却没伤到筋骨,但要恢复的差不多也须静养三月。 “虞家弟弟没事吧?” “你这孩子,还有空关心别人呢。他没事。”王贵嫔又气又心疼。我哥是个耳朵灵的,在帷帐外接话,“多谢公主关心,都怪我这不争气的弟弟瞎了眼不知躲闪才酿成祸事,虞家定日日吃斋念佛,深谢皇家恩典。” 陛下这才想起我们哥俩还跪着,挥手叫我们起来了。 “本就不是你们家的错,阮澄也受了惊吓,今日就都散了罢。” 一场热热闹闹的马球会,竟因与我有关的祸事就地宣布结束了,心中愧疚之意也随之愈发重了。 “是。”哥哥拉着我又磕了个头,我们俩才启程回府了。还未走到宫门,爹爹便派人送了上好的药和滋补的珍品。听闻次日下朝也是再三谢恩。 即便如此,我们家也算是欠了三公主的恩情。 当时我年纪小,公主也尚未开始议亲,自然也谈不上什么男女大防。于是我便在下学时三番五次的探望一二,以表谢意。 每每我去昭阳殿时,公主总是规规矩矩的坐在榻上看书或写字,见到我来,王贵嫔总是吩咐下人拿些果子茶水来待我,搞得我这个被救的人反倒不好意思了。 一日下学,我照例带着些补品之类的东西去往昭阳殿。 “问王贵嫔安,公主安。” “阮澄,来,坐。”王贵嫔在一旁绣花还不忘招待我,公主则在几米远的案几上写字。 “听闻你字写的好,我近日练字总是不得意,你不妨来指点一二,让我也请教一番才好。” 我的字哪里好了,顶多也是方正了些,也不知是谁在背后乱嚼舌根。但既然公主都这么说了,我也只好斗胆的接过笔,忐忑不安的写了天下太平四个字。 公主虽皱了皱眉,但还是谦逊的说道,“我照着多写几个,你看看。” 我是细看了,可公主写的确不是天下太平四字,纸上分明写的是:有事相求。 “没什么错处,只是章法不同。”我虽面上仍平静相答,心里却掀起了千丈浪,仿佛窥到了前方有万丈凶险。 我只是一个混日子的小少爷,我真的什么都不会,我能干嘛。 “真的?” 我明知她说的不是写字的事,但她毕竟于我有救命之恩。何况父亲曾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斟酌再三,我还是点了点头。 她回笔,每日授课所学摘录于纸,带与昭阳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