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无足之燕(一) (第2/2页)
脊背微微弯曲,自称为霜姑,小雨不明白她为何到来,但他喜欢霜姑说话时静静看着他的模样。 而父亲与母亲正站在她的身边,眼睛里的感情对于小雨来说,实在太过深奥,他无法解读除了爱以外的感情,他触及到一些坚硬而陌生的东西,譬如礁石,譬如熔炉。 他很想问什么,或撒娇或流泪,以换得父母的怜惜,可他又发现父亲的脸颊边不知何时有一道狭长崭新的疤,狰狞而赤红地横过,蔓延到颈部,离死很近很近。这样的形貌让他原本俊朗的容貌变得有些可怖,小雨的心突然对他产生了恐惧。 沉沉的语调从父亲的身体里发出,像山石滚滚而来,压住他的身躯。 “从今日起,你必须背下这本心法,手不能动,我念给你听,嘴不能说,就在心里背。小雨,你必须永远牢牢记住每一个字,直到死去,你都不能忘记,也不能告诉任何人。” 自那场凶险的大病过后,小雨无法自理,只能终日卧床,由霜姑一起照顾,不停地背诵与记住对他来说太过深晦难解的心法,那些字眼他甚至大部分还未学过,冗长的内容更无法理解。 起先他难以容忍,仓惶不安,总容易哭泣,与父母赌气又得不到回应,甚至憎恨那本心法。他不能跑,不能跳,感受不到其他触觉,牙牙学语,拼凑不出一句话的声音,一夜间失去随心所欲的能力,不再拥有任性的特权,他无法接受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恐惧失去,恐惧终其一生。 小雨偶尔也有模糊的预感,关于苦难的缘由如何沉重,但他还怀揣天真的愿望,不知道永远是多久,他期望自己的父母心软,如往常一般溺爱,原谅他的软弱,允许他的放弃,这些心法又或什么秘籍,不记住也没有什么关系。 愿望没有回声,无果的不安堆积,渐渐被风化成沙,后来小雨明白了,眼泪无法撞倒这些沉沉的山。 他不再走出院子,也不同其他孩子玩耍,隔着院墙,他听到孩童嬉闹的声音交叠如铃铛,被牵引着越来越远,如风筝一样远去。鸟雀栖息在窗台,乌黑的眼珠映出困在屋中的他。 七岁,他突然能说出话了,因太久没说话,出口的声音干哑难听,心法磕磕绊绊跟着霜姑诵出,铁锈的味道在喉咙蔓延,父母欣喜如狂;八岁,他的手也能动了,被扶着坐起来,眼睛能看到窗外的光景,打破了很多个碗后,终于能自己端稳碗筷;九岁,他重新用双腿站稳起来,又很快摔回了床榻,在霜姑怀里大哭了一场。 十岁,小雨终于恢复到接近卧病前,能够行动自如,这花了他整整五年的时间。但他身体早已变得太容易多病,这些年卧床不起,他瘦弱得变形,几乎皮包骨地小,看起来只有七岁那么大,因缺席五年的孩童年岁而变得比从前沉默。 白鹤夫妇的居所换了几个,小雨性情渐渐变得孤僻,后来也不擅长与同龄孩子合群,修习了五年的心法,如一本参不透的秘密,小雨仍不知道为了什么。 身体恢复的那年初夏,霜姑和父母替他换上新衣,推着他出门,去镇上买一篮青杏。 小雨落入人间,又是懵懂陌生的新生,穿行在街上,仍是人声喧嚷的烟火红尘。叫卖的商贩递给他糖,孩子高举着拨浪鼓或风车,欢呼嬉笑地从他身边经过,卖青杏的老妪多给了他两个桃子,路过的妇人围着他,夸赞女孩眉眼生得俊俏。 回去时下了雨,游人匆匆离去,小雨避在茶馆的檐下,楼上的书生在对唱,不知道哪一州的词,也许是溪边浣衣女的吴语,婉转得温柔。小雨抱着篮子抬头,望着挂在芭蕉叶上的雨珠发呆,他很久没闻到这种泥土与青草的气息,纷扰繁华的俗世也颜色浓郁,将他热闹地拥簇。他又变成一个很小的孩子,而不是寄居在屋中的无足鸟。 雨停了,小雨走出檐下,又被小石头绊了一跤,竹篮中的青杏滚了一地,好像从树上刚刚掉落,沥过雨水越显得青绿。 他连忙蹲下去捡,有人出了茶馆,在不远处停下,看到这一幕,也弯腰把滚远的青杏捡起,挨个放到他的篮中。 小雨呐呐地道谢,悄然地抬眼看去,须发皆白的老者慈眉善目,拾起最后一个杏子,用袖摆擦净雨水,放到了自己嘴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