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姑姑 (第1/1页)
沈书云接到讣告的时候是凌晨三点。 十七个小时后,飞机登陆。时隔二十年重新踏上这片故土,沈书云感到一阵恍惚。 去殡仪馆的路上经过高中母校,沈书云拜托司机师傅绕了远路,将自己小时候从小区到学校的路程过了一遍。马路拓宽了不少,周边的很多建筑都被拆除了,有些老小区变成了崭新的街道。这座城市的所有角落都不是她熟悉的样子了。只有记忆里的那些场景还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三十三年前,沈书云的母亲因病去世了。那年她高二,学校正好开始进行文理分科,母亲不在了,她没问任何人的意见,直接毅然选择了理科。沈淮知道后,将沈书云禁足了一个多月,说她主意大,翅膀硬了,眼里没长辈了。还说她一个女孩子,学理科肯定学不过男生,以后工作也不好找,结婚更不方便,以此来恐吓沈书云。 沈书云表面不置可否,暗自拼命学习。两年后,她闷声干大事,如愿考上了首都的知名大学,报了一直向往的生物科学专业。 四年过得很快。沈书云和沈淮的关系因为时间而缓和了不少,她觉得这么久了,父亲应该可以接受她的选择了。于是暑假回家,她跟沈淮聊了聊自己想要继续读研深造的事情。哪怕不提供经济支撑,沈书云也终究希望自己的梦想能被父亲肯定。 聊天的过程中,沈淮一直和颜悦色的,令沈书云的心里升起雀跃的希望。 一周之后,沈淮带沈书云出去下馆子,说是想和她谈谈心。吃吃喝喝了没多久,沈淮突然起身离了桌,片刻,沈书云的座位上换成了另一个男人。 那个男人的手腕上戴着全球限量的名表,皮鞋锃亮,一派精英模样。 对于他具体说了什么,沈书云的记忆已经不大清晰。但想来,大抵只能是:说明自己和沈淮的关系,再说自己条件如何优越,工作如何好,和他结婚之后,能过多上等的生活。 沈书云沉默听着,并不说话,眼神也不聚焦,不知在看哪里。 他大概是以为自己被接受了,毕竟——没人会拒绝条件极致优越的结婚对象。 于是他蠢蠢欲动,试着触碰沈书云搭在餐盘旁边的手。 沈书云蓦然间大脑空白,胸腔一阵钝痛,猛地推开他,跌跌撞撞地跑去卫生间吐了。 她觉得自己应该是喝多了酒。 自此以后,除了过年,沈书云几乎再没回过家。沈淮也仍旧没有放弃他的逼婚计划,好在他是个十分惜命的人,并未以死要挟。沈书云终于明白,只有对家人心硬了,才能从夹缝里挣出自己的自由。 工作稳定之后,她也试着和父亲好好交谈过。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前两句和颜悦色,到了第三句就开始变味了。仿佛在沈淮眼中,女儿事业的成就与人格的独立和她付出身体与人生去联姻带来的价值是永远无法相提并论的。 沈书云后来顺利保研,紧接着又考了博。博士毕业后,S国的一个公立科研机构高薪聘请她,沈书云没有拒绝。在S国待的那八年,沈书云孑然一身,因为距离太远,过年不回家也很正常。她感到一些孤独,和更多的自由。 沈淮大概是放弃了她这个女儿,转头培养小儿子去了。工作几年攒够了钱以后,沈书云移民去了一个北欧国家,吃穿不愁,一直未婚未育。每天上班五个小时,日子过得很悠闲。沈淮病了之后,她往家里汇了很多钱,不过一直没有回国。 父女两相处从来都是互相折磨。沈书云觉得如果自己回了国,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令沈淮的病情急剧加重。 她知道那些亲戚是怎么谈论自己的。“没良心”“白眼狼”“白养的女儿”。可是,如果父亲能够放弃支配她的人生,她也想过无数次,与父亲和睦相处。 离家的那一天,她就已经做好了直面这个的终生遗憾的准备。 坐车的时候总是容易想很多,不知不觉就到地方了。夜幕之下,殡仪馆的大门近在眼前,沈书云坐直身子,理了理衣襟,打开车门走了下去。 …… 沈枝意和母亲一起,在灵堂里迎来送往了一整天。宾客源源不断,有少数人很平静,但更多的是鲜明到刻意的悲伤。有人会在和沈枝意小声交流的间隙,瞥一眼斜前方那个镀金雕花的华贵到有些庸俗的棺材,然后将不多不少的礼金交到沈枝意手里,说着“节哀顺变”,“逝者已逝”的慰语,体现他的礼貌、得体,和不那么明显的轻蔑与怠慢。 自从沈淮吸干了亡妻家族的血之后,就一边经营公司,一边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来往交际上。山沟里的穷小子一朝飞上枝头,觉得自己终于彻底脱离了底层,于是拼命结交权贵,欲用圈子和人脉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可哪怕过去了几十年,沈家也仍然是不被接受的异类。没品的暴发户,可笑的吸血鬼。沈淮死了也没人拿他当自己人。 上等人之间有自己的无形的坚固结界,而沈淮注定穷尽一生都无法突破这个结界。 傍晚之后,宾客越来越少。沈枝意将母亲送回休息室,独自跪在遗像前守灵。单薄的腰背挺得笔直,露出的手腕和脖颈骨感雪白,他穿着孝衣,沉默地伫立在那里,像座蒙上了肃穆黑布的精雕玉像。 沈书云走进灵堂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样的画面。 这孩子……?沈书云脚步一顿,想到吊唁通知上的署名。他应该就是弟弟的儿子,她的侄子吧。 已经这么大了么?沈书云想,上次见他的时候,他还是个没入队的小学生呢。 沈枝意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那双沉静而明亮的眼睛,令沈书云想起自己逝世多年的母亲。她听到他很轻声又笃定的声音。他叫她“姑姑”。 简单的两个字瞬间将沈书云拉回从前。 大概二十年前,在别墅里,她看到司机接这个孩子放学回家。他在全市最贵的私立小学上学。从劳斯莱斯上下来,穿着精致的圆头小皮鞋,走路的声音很小,步伐一致。看到自己,露出规整而礼貌的笑容,叫“姑姑”,问好的流程都熟练到像练习过千百次。 他是个很安静的孩子,沈书云在家里的那段时间,从没看过他撒娇耍赖,欢跑着说要去找朋友玩的样子。他每天一到家就走到沈淮的跟前,低眉顺眼地和爷爷说话,鞠躬,然后回房做自己的功课。沈书云有些瞬间会突然忘记他只是个六岁的孩子。 那个时候沈书云就知道,这孩子被沈淮养成了最理想的模样。从此以后,他就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沈淮最伟大的作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