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这叫赶鸭子入笼。...) (第3/3页)
商业繁荣但受夜禁束缚,商业税仅占比四到五成,其中江南和两浙最富裕,淮南次之。 *** 幕僚细思一番,不太懂郑楚之的做法。 “这叫赶鸭子进笼。”赵白鱼笑说:“把他们全都赶进笼子里,给点食饵,让他们互相争斗,斗到最后能把最大最肥的那只引过来。” 太子和皇后没底气,利用安怀德在淮南养兵屯兵倒不无可能。 开堂之日,崔副官坐公堂主位,左右是宋提刑和萧知府,堂下则是吕良仕、邓汶安和三名假造出来的人证。 人群立时分开,有官兵冲进来分立两侧,从中走出一四十来岁、气质儒雅的文官。他站在公堂下,自报家门:“淮南转运使司马骄见过抚谕使大人。” 崔副官不懂赵白鱼的计划,只知道照做就行:“行,听您的。” 赵白鱼在公堂之外观望。 赵白鱼私底下和邓老伯保证会救邓汶安,但需要耐心等待,因好事多磨,恐会一波三折,望邓老伯能相信他。 崔副官十分犹豫,公堂之上,显得坐立难安。 郑楚之露出老狐狸般的笑:“要是随便被人猜中心思,我座下的位置早换人坐了。” 每年至少也有二三百万两税收,每年截四成,四五年下来得有四五百万两白银,兼之历年河道贪污银子,还有劫走的两百万两赈灾银,拢共得有上千万银子。 幕僚询问:“大人,吕良仕的话能不能信?” 1 赵白鱼讶然一阵便说:“谢谢。” 赵白鱼:“我回去一五一十告诉赵大人,一定回来救你!” 吕良仕惶恐:“人证物证不是钦差大人找到的吗?钦差大人不应该比鄙人更知道他们和案子的关系?” 邓汶安面露绝望,邓老伯一脸茫然,还好记得赵白鱼的话,可还是悲从中来,禁不住老泪纵横。 司马骄说道:“本官身为一省转运使,行监察权,底下出现冤案便是监察失误,重审冤案,本官责无旁贷。方才在外旁听全程,心生疑惑,本官就想问钦差大人,人证物证俱在,本案还有哪些疑点?” 先是三个所谓人证证明邓汶安是王国志同伙,还拿出银子作为物证,认证物证俱在,即便邓老伯和邓汶安父子相认,确定邓汶安身份也不能撤回死刑的判决。 赵白鱼一夜没睡,想得头秃,最后敲桌决定:“先审邓汶安的案子,借这桩案子把安怀德拖下水,缠住他,让他顾不上徐州那边的案子。另外,找人去给司马骄送封告密信,就说吕良仕手里有阴阳账簿,已经掌握他贪污朝廷税收的证据。” 郑楚之:“我要萧问策和司马骄联手逼迫钦差判决邓汶安死刑,在这之后,才轮到我登场。” 接下来不用猜,时局还在赵白鱼的掌控中。 赵白鱼:“你别是蒙我吧,他们贪这钱没见花的,难道藏起来当摆设?” 1 邓老伯瞧着温和充满耐性的赵白鱼,沉默一会儿说道:“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大官会耐心听我们平民百姓诉说冤屈,更没有高官会一再安慰、顾虑平民百姓的心情。所以我相信您,大人。” 好家伙! 江南、两浙以商税为主,淮南则以土地税为主。 要不是有时疫区的大夫和王国志家的厨娘作证,要不是邓老伯救了黄青裳,阴差阳错间又叫黄青裳抓住真凶,恐怕这会儿真就入套,被吕良仕和萧知府两人联手耍了一把。 “关键就在于二百万两赈灾银该去哪找。” 因为受害者家属本应该最有资格质疑、敌视,反对配合他的计划,但他选择了相信,还充满感激,赵白鱼不能不感谢百姓的信任。 崔副官眉头紧皱,心生怒气,料不到吕良仕牢里说得好好的,这会儿突然翻脸不认,果然如小赵大人所料,是根墙头草。 堂上只见萧问策,而郑楚之没来,吕良仕害怕被放鸽子,自然临时倒戈萧问策。 堂下赵白鱼按住左手腕的佛珠,唇边挂着轻松的笑。 幕僚:“您的意思是?” 1 幕僚:“既然有一半可信度,就能拿来做文章。徐州赈灾银失踪已经被定性为乱党所为,乱党和乱党同伙都被安怀德的营兵直接控制,徐州知府连一点内情也触碰不了,还反被参一本,说他包庇乱党,差点官都没法儿做。赈灾银这个事,安怀德做得滴水不漏,咱们捅不进去,何不借邓汶安的冤案,搅一搅这浑水?” 崔副官一惊:“这不是打草惊蛇?” “你知道安怀德养的兵在哪里吗?” 赵白鱼等人正商讨如何处理几桩案子。 “是吗?”崔副官问:“吕良仕,你可有话说?” 吕良仕:“大人,您得先保证我这条命安然无恙,我才能说。” 言罢就不顾萧问策逼迫,准备强行退堂,但在此时却有人喊道:“慢!” 太子党在冀州军、西北军和中央禁军都没人,在中央禁军办差的赵长风和赵三郎根基不太稳,虽是拥戴太子,但有时态度不明确,总感觉彼此相互试探。 崔副官做出压抑愤怒的表情,紧紧抓着惊堂木,迟迟不判决。 吕良仕满头大汗,为了活命显然是真的豁出去了,几乎哭丧着脸说:“大人,您信我,他们、他们是在淮南屯兵。” 1 吕良仕顿时感激涕零。 屯兵养兵最耗钱,这就说得通了。 吕良仕摇头晃脑,颇为得意:“自然有我吃饭保命的渠道,别人都以为我是蠢货,我就如他们所愿藏拙,而蠢人最不会被提防。” 崔副官却不如他所愿:“本案还有疑点,押后再审。退堂!” 堂下观看的赵白鱼气定神闲,吕良仕两头联系说明随时倒戈,就看哪边筹码更高,他本身也不太相信钦差和郑楚之的关系。 崔副官猛拍惊堂木叱问:“就算邓汶安是匪徒同伙,可他假冒王国志顶罪,从县令到知府再到提刑使、安抚使,没一个人发现不对,没一个人纠察到底,放任真凶逍遥法外,就是渎职!” 崔副官问:“都漕大人所来何事?” 萧知府催促:“如今认证物证俱在,纵然邓汶安不是王国志本人,也是其同伙,按律判处死刑,吕良仕不但无罪,还可说有功。” 崔副官:“本官是陛下亲赐抚谕使,更是本案唯一主审,本官说押后重审就押后重审,都漕凭什么来质问本官?” *** 1 萧知府不停催促,还拉宋灵一块儿逼迫:“宋提刑,你善谳狱,在场没人比你更懂大景律,你来说说这种情况该如何判?” 崔副官如是分析道。 郑楚之:“我当然知道,但这桩案子还不够冤。” 可是五皇子管北方漕运四渠,那也是个钱篓子,每年得搂多少钱?他们要这钱干什么?已经是一人之下的至尊之位,何必贪这些银子? 淮南转运副使府。 *** “你!”崔副官皱眉:“你难道就没别的话说?比如这三个人证和案子的真实关系?” 全都入了太子和皇后娘家的口袋?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文_学_官_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