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序章:我教崔颢怎样写《潢鹤楼》,但他没听 (第2/3页)
询问陈兼的近况,得知陈兼前年辞去封丘县丞一职,隐居故乡,十分感慨。原来,自从开元十一年考中进士之後,崔颢担任过许州扶G0u县尉等职,一直官位不显,今年索X辞官不做,游历天下。 “回乡好啊,木叶归根麽。倒是我,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回过故乡了。”一时间崔颢语调悲凉,乡愁在心间漾起。 他思念的故乡,是出生地汴州呢,还是给予了他籍贯荣耀的博陵? 崔颢来到栏杆前,对着h鹤楼下的风景,静立了一刻。拍打着栏杆念到:“ 晴川历历汉yAn树, 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在? 烟花江上使人愁!” 念完长叹一声:“唔,本来是一首绝句,现在成律诗了!” 陈成:“……” 不是吧? 你们创作这麽随意的吗? 绝句律诗随意来? 但从前四句看,还真可能就是绝句,首联对仗,颔联不对嘛!绝句很少两联都对仗 补足後四句之後,哇! 我竟然亲眼见证了千古名诗《h鹤楼》的创作过程? 只不过…… 你念的这四句,跟我听到的,还是很不一样啊…… 崔颢把自己作的前四句,和现在这四句连在一起念了一遍,又念了陈成“昔人已乘h鹤去”,若有所思。 陈成听他总是固执“昔人已乘白云去”,简直都要别扭Si了,为什麽非要赖着“白云”二字不放呢? 这是h鹤楼,又不是白云楼! “可是,不用‘白云’的话,便有声病了啊!”崔颢看了面前这位“神童”一眼,不可能基本规则都不懂吧?“不拘平仄,再不对偶,还算是什麽律诗呢?” “陈苌冒昧!”陈成踟蹰道:“为什麽……一定要是律诗呢?绝去斧凿,神韵超然,岂不更为上品?” 想怎麽写,便怎麽写,格律能奈我何? 他“指点”崔颢的口气,简直和林黛玉老师指点学诗的香菱一般无二: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是啊,g嘛一定要是一首律诗呢? 後世人评论七律第一,往往崔颢《h鹤楼》和杜甫《登高》打得不可开交。 《登高》拥趸质疑:崔颢《h鹤楼》前四句分明是古诗写法,你连律诗都不是,争什麽七律的第一?反观老杜《登高》,句句对仗,字字珠玑,声韵至臻化境! 《h鹤楼》拥趸也会指出:崔颢此诗“不古不律,亦古亦律”,一气浑成,能叫太白俯首!老杜《登高》句句对仗,似乎不易,可在律诗来说,不但不是优点,反而显得教条呆板! 笔墨官司可能永远都没有结果。 可是,唐朝的各种诗选集,如《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又玄集》,记录的都是“昔人已乘白云去”! 从後世发掘的“敦煌诗卷”莫高窟藏经洞中大量诗文,其中以唐诗居多,也是“昔人已乘白云去”! 也就是说,崔颢原作还真就是一首律诗! 什麽?你说诗的颔联“不复返”“空悠悠”不对仗?瞧瞧!又呆板了吧!明代谢天瑞论述七律之格时说:“此诗首二句先对,颔联却不对。然破题已先的对,如梅花偷春sE而先开,谓之‘偷春格’。”偷春格,人家自有一套格律玩法的!当然也可能是谢氏胡编的 自然的,谢天瑞引用的,也是“昔人已乘白云去”。 所以,这诗第一句的“白云”和“h鹤”不用争,崔颢原诗用的绝对是“白云”。 可是,并不是说原版的永远是最好的,古人的诗文也不是不能改。 起码陈成认为,相b较“不犯声病”的版本,後世流传的版本更加神妙! 就好像李白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里作了两处改动,气韵孰高另论,似乎改动後的“床前明月光”是要更顺口一些。另有古今本《将进酒》为例。》 陈成笃定:《h鹤楼》要想在艺术上更进步,就必须要摆脱格律的限制! 规范的律诗,到沈宋之後,基本要定型了。崔颢自己也写过很规范的律诗。甚至不用崔颢,但凡经过训练的人,都不会有心写律诗而写不成! 改“白云”为“h鹤”,虽然“损失”了一首律诗,可收获了一篇亦古亦律、盖压全唐的神作啊! 陈成目光灼灼,期待自己用“真知灼见”来恍然惊醒眼前的梦中人! 崔颢反复Y诵,没给确切回复。眼见陈成似乎有些失望,崔颢微笑道:“後生可畏!肯以见教,却是无妨!我还想听听,就这一首诗,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斟酌一番呢?” 陈成听对方“请教”的口气,连忙摆手:“不敢不敢,小子信口胡言,前辈切莫当真。” 崔颢大笑:“陈郎是不愿做我这‘一字之师’咯?” “不敢不敢!”陈成再次告罪,可既然崔先生姿态在这了,陈成也不客气了,直言不讳道:“窃以为,这最末句,‘烟花江上’,既是花如烟,江似练,已然极美,又何必舍眼前奇景,思那旧乡呢?” 崔颢微笑:“你道如何改动?” “前辈昔年《题潼关楼》有云: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风烟’二字便可。”陈成先用对方旧作,不至於被指责“妄为人师”,然後才把後世版本夹带私货上:“或言‘烟波江上’,也无不可。” 崔颢从善如流,曰“可”。 “还有嘛……” 1 …… 在陈成颇有技巧地透露下,最广为流传的《h鹤楼》版本在原作者面前展现。 正是: 昔人已乘h鹤去,此地空余h鹤楼。 h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yAn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将这一版本也Y诵三遍。 陈成的脸红红的,烫烫的。 千古名作在自己手中诞生——啊不,千古名作在自己“指导下”诞生! 1 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行不行!我要矜持!我要淡定!太过得意忘形的话会被昔日的风流浪子崔前辈看轻! 压抑喜悦时,崔颢忽然叹了一句:“陈郎一定很喜欢沈云卿吧?” 嗯? 沈云卿?他是谁?我为什麽要喜欢他? 哦,您说的是沈佺期啊!开玩笑,小陈我最器重“神韵”,而非沈佺期这类g0ng廷诗人的“声韵”。 连强沈佺期一丢丢的宋之问小陈我都瞧不大上,又怎麽会很喜欢沈佺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