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岛 第三卷_牡丹曲第七章2.陌生的我(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牡丹曲第七章2.陌生的我(上) (第1/1页)

    刚蹲下身,冯初立刻後悔地想抱头SHeNY1N。

    他为什麽要多此一举地躲起来?

    明明只要装做没有瞧见对面房间的人的举动,若无其事地关上窗子就好,突然躲起来,倒显得行迹可疑了。

    希望林思靖没有看到他突然躲到窗下的举动。

    冯初闭着眼,双手合十在心里默祷了句,而後才攀着窗框,小心翼翼地露出双眼,观察着露台另一端的情况。

    林思靖在窗前的沙发椅上坐着,手里拿着份文件,神情专注地读着。

    看起来像是没有察觉露台另一端的情况。

    冯初暗松了口气,却旋即想到一个问题。

    从警察对林思靖的态度,即使冯初不知道林思靖之父的身分,也不难猜出林思靖之父应是与政府往来密切的富商,甚至是在政府机构中任职的人。

    洪毓书想参加抗日行动,应该不是一、两天之内突然发生的事,很可能是长期与对日本政府不满的文人有往来。

    冯初回忆起自己刚进入镜中世界时的情景。

    洪毓书为什麽会在警察追捕那些青年时,凑巧出现在那个地方?

    难道……洪毓书是想去见让警察逮捕的人吗?

    若是如此,林思靖在那个时候去找洪毓书,是两人本就约在那个地方碰面?还是其它的原因?

    对於渺远的过去,冯初突然好奇不已。反正眼下除了待在林家的客房里,无法到其它的地方,不如设法多了解洪毓书,或许能找到可以找到小花和佳瑄的方法。

    打定主意,冯初一刻也等不了。不想等到林思靖入睡才行动,又怕引起林思靖的注意,冯初只好趴在地上,膝行至窗子可见范围之外的墙边,才站起身,装做若无其事地走至衣柜前。

    费了番工夫,总算到了衣柜前,冯初即使急着想找到些线索,还是勉强维持着冷静的样子,装做闲适的姿态,慢慢打开衣柜,藉衣柜门挡住自己後,才开始大肆翻找,想找到洪毓书与反日文人来往的蛛丝蚂迹。

    冯初翻遍了衣柜中所有衣服的口袋,也翻找了衣柜的所有cH0U屉、暗屉,却一无所获。

    除了衣柜之外,还有什麽地方可能用来藏重要的文件?

    冯初坐在衣柜边缘,环视着宽敞的房间。房中的物品不多,衣柜的旁边不远处是一个装有镜子,雕刻着花草作为装饰的桧木脸盆架。架子上放着一个铁胎珐琅彩脸盆,盆子边晾着一条毛巾。

    紧邻着衣柜的,是一个木制三层柜,房间正中央放着铜床,靠窗的地方摆放着两张沙发椅,房间的另一侧墙边,摆放着书桌与木椅,木椅後是贴靠着墙的条案,条案上放着装饰用的花瓶和玉石,紧邻着条案的是一个放了不少书的书柜。

    冯初一一查看了所有能藏匿物品的地方,依旧毫无斩获。

    难道洪毓书在台北还有其它的落脚处?

    这麽一想,冯初蓦地发现一个自己一直忽略的重要问题:借住在林家的洪毓书显然不是本地人,那麽……洪毓书到底是哪里人?

    冯初折回书桌前,依着方才的印象,打开存放着杂志、报纸与信封、信纸的cH0U屉。入眼的cH0U屉整齐叠放着许多报纸,报纸下方放着几本《台湾法律新报》杂志。

    冯初猜想洪毓书与反日文人联系的字条或是信,应该会夹藏在很不起眼,难以联想的地方,所以稍早打开这个cH0U屉後,看见cH0U屉中收藏着许多杂志、报纸和信纸、信封,判定洪毓书应该不会将重要的联络文书放在此处,只随意翻看了下,甚至没有去看报纸上的字,就关上了cH0U屉。如今一一细看,才发现了其中的奇异之处。

    洪毓书收藏在cH0U屉里的报纸,大部分都是在台北刊行的《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民报》,以及台湾总督府发行的《台湾时报》。从洪毓书固定的报纸,以及他同时关注不只一家的报纸,可以推知,洪毓书相当关注当时的社会、政治事件,同时也留心民间的舆论。

    洪毓书放置在cH0U屉中的《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民报》、《台湾时报》,出刊时间几乎都在昭和十四年,报纸的纸张颇为平整,而且纸张没有变sE的痕迹,看起来像是最近一、两个月出刊的报纸。在这些报纸之中,夹藏着一份属X迥异的《三六九小报》,引起了冯初的注意。

    凌子犹为了写作灵异,时常会查找城市与乡野奇谭、轶闻,冯初有时也会帮忙查找些资料。

    冯初在帮凌子犹查找日治时期轶事时,曾经查阅过《三六九小报》,对它有些认识。

    《三六九小报》因为每月逢三、六、九日出刊,一个月仅出刊九次,故以此命名。小报是由台南南社和春莺Y社所创办的报纸,编辑群主要是府城文人,虽然小报也往南北流通,在嘉义、屏东一带也有许多读者,但是关注的话题以台南为中心。

    小报不仅是以汉文为主要的语言,只刊登少量台湾白话写成的文章,小报的读者也以娴熟於使用汉文的传统文人为主,不仅有别於当日位居中心,以台湾白话书写穷苦大众生活为特sE的新文学,《三六九小报》以传承、保存当日不合时宜的旧有文化为特sE,也召集了一群忠实的支持者。因为小报的内容特sE,它与从事中国通俗读物进口的业者兰记图书部兰记书局,有许多往来。当日的中国通俗读物要引进台湾,主要依靠邮汇订购,或是直接前往中国购书带回。注一

    冯初将小报从众多报纸中挑出,仔细察看,报纸的右上角印着出刊日期,是昭和十年九月六日。

    为什麽洪毓书要专程留着一份四、五年前的报纸?

    冯初先将其它报纸先收回cH0U屉中,只留下小报在桌上,打算仔细洪毓书特别收藏的这一期报纸的内容,一摊开摺叠的报纸,一张明信片突然滑出,飘落至地。

    冯初匆匆蹲下,捡起明信片,随意看了一眼,只见明信片的中央写着几句祝寿贺辞,左下角有寄件人的署名。

    「锦堂?这是谁?」冯初随意翻看了下明信片,只见明信片的另一面,写着两个住址。一处在台北,旁边写着「洪献璋先生」收,应该是林家的地址;一个在台南州台南市白金町,地址旁写着「陈廷琛」。

    看见「陈廷琛」三字时,冯初的脑中蓦地浮现一个看起来年约十三岁的少年身影。少年相貌清秀,眉眼温和,身形削瘦,但是浑身却透着GU难以忽视的挺拔之气。

    少年热情地笑着,双眼弯成两个讨喜的月牙,「阮的名字都是玉器,说起来也是缘分。虽然毓书兄与我不同姓,但是,我和大哥都将你当成兄弟看待,有什麽事需要帮忙,尽管开口,千万不可与阮兄弟客气。」

    冯初不知道陈锦堂是在什麽样的场合对洪毓书说出这段话,但是,从回想起来时,心里再次感到的余波,不难猜想洪毓书当时应该非常感动。

    洪毓书和陈锦堂应该是交情甚笃的朋友,不知道在镜中世界的时候,有没有机会能见到陈锦堂?

    林思靖也认识陈锦堂吗?

    一阵敲门声突然响起。

    「洪少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