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生变 (第1/3页)
北边擂台上,沈青与一个高大的少年分立两侧对峙。 这少年皮肤黝黑,不过十六七岁年纪,竟比沈青高了一头有余,身穿灰色无袖短襟,露出两条肌rou虬结的粗壮手臂。 现场气氛紧张,台上台下鸦雀无声,两人间的空气更是近乎凝滞。 山坳里吹来的清风卷起沈青的衣带,也吹起沈青头上那撮刘海,一切都江湖得恰到好处,让他想起了百年前那场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的决战。 摆够了造型,沈青把飘来飘去的衣带掖好,冲前方抱拳。 “长星派,沈青。” “五虎门少帮主,雷标。” 对面的少年将两个沙包大的拳头叠在一处,开口如洪钟大吕,说话间擂台板跟着直震,颇有几分山岳的气势。 沈青敛去笑意,双拳一分,左脚虚踏而出,重心交由右脚。继云惊之后,太祖长拳的起手式又一次出现在发硎大会的擂台上。 有了适才云惊的前车之鉴,这回观众倒是镇定了许多,对面的雷标也没露出丝毫诧异的表情,反而神情凝重地摆出五虎拳的起手式猛虎下山—— 他适才在休息间隙看到了南边擂台的比斗,自己并无把握战胜那个使太祖长拳的少年。此刻自己对面也站了一个以太祖长拳起手的,而且似乎和那个少年相熟,让他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谨慎应对。 五虎拳最重要的便是气势与力道,而起手式猛虎下山更是注重气势的积累,力求出拳如饿虎扑食,先声夺人。 “开始!”——知客僧话音未落,那雷标大喝一声,一个箭步窜到沈青近前,左拳横扫,右拳直奔沈青面门而来。 少年的拳头如两个铜球,带着“呼呼”的风声,面部因过猛的发力而扭曲。 沈青矮身往旁边一闪,拳风分别从他的耳过和腰际擦过。沈青紧跟着将右拳递出,打雷标腋下。 沈青拳头看似轻盈,竟然后发先至—— 雷标未来得及躲闪,便被沈青一拳打在肋下,然后带着诧异的表情被反手托住,扔下了台—— 围观侠士匆忙在台下让出一片空地,他踉跄地倒退几步终于站稳,看脸上的表情似是还未反应过来。 沈青那一拳一托暗运了北落师门劲,饶是这样,将雷标这铁塔扔出去也颇费了一番力气。此时真气尽数归入丹田,他长舒一口气,冲雷标抱拳道:“雷兄弟承让。” 周围观众这才意识到沈青真的只用一招就赢得了比赛,纷纷讨论起来。周围的声响让雷标回过神,嘴唇动了几动想要说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说。 身为五虎门少帮主,他从小在父亲的照顾和帮众的恭维下长大,此次不顾父亲的劝说执意来到发硎大会,想要扬名立万,没想到一个回合就被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扔了下来。——之前连胜数局,他本还以为前十名是探囊取物了呢。 雷标眼神涣散,缓缓转身走出人群,整个人像是突然矮了下去。 他仍然比周围的人群高了一头半,像个铁塔。 可沈青就是觉得他变矮了很多。 沈青有些不忍。他初入江湖,没人告诉他一招落败是一种羞辱,那种把对方的信心踩成粉末的羞辱。他现在知道了。 “雷……雷兄……”,沈青在擂台上喊道。他第一声用的是正常音量,发现自己声音被喧闹的人群盖了过去,随即把音量提高。 雷标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仍是背对着沈青。 “你刚才那招若是把左拳变为虚招,左拳先出手而后右拳跟上……”,沈青在台上比划着,也不管雷标正背着身根本看不见:“这样你的重心尚在右脚上,随时可以撤步,左拳也可以在受到攻击后迅速回防……” “似乎……似乎要比你左右手都是实招更好一些……” “当然,我也不见得是对的,雷兄空闲时不妨演练一番……” 沈青说话时,雷标只是站在人群的空隙中。待沈青话音落下,他头也不回地迈步分开人群走了出去。 比赛照常进行,沈青有些内疚,只是已然有新人跳上了擂台,过去的事只好让他过去了。 台下的观众,甚至擂台旁边的少林僧人此时看沈青的眼神已然产生了变化。 一是因为那手一招制敌着实利落,二则是沈青在战后对雷标说的话。那段对雷标出招的建议颇有见地,虽说在场不少的经验丰富的侠士也看得出来,但是结合沈青的年龄看来,其对于武功招式的理解之深在同龄人之中可以说极为罕见了。 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各门各派的门户之见根深蒂固,小门小派或无门无派的侠士有可能毕生都得不到一句茅塞顿开的指点,致使其误入歧途练武一辈子无所寸进。这样的例子在江湖上比比皆是。发硎大会的初衷便是促进武林之间的交流,可是几十年过去,人人敝帚自珍,交流仍旧十分有限。 沈青却在此刻打破了这种门户之见——他对武学招式有着一流的见解,却大大方方地分享了出来,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了解自己的弱点,并以此突破武学的瓶颈。 擂台上新上来的乃是金刀关家的亲传弟子。 沈青这次吸取教训,并没有一招便将其掀下台去,而是先像模像样地过了四五招,在一片刀光中瞅准时机,击其胸口,逼他撤步闪躲,而后猛地变拳为爪,叼住对方的手腕,夺下其手中金刀。 金刀关家的弟子没了兵器只好认输。 沈青双手捧刀还给了对方,还顺道指出了对方脚步虚浮的问题:“小弟看关兄步伐似乎有些犹豫,撤步时重心不稳,慢了半拍,故而把手腕暴露出来。” 金刀关家的弟子连声谢过,抱着刀下台去了。 如此一来,擂台下更是开了锅。年轻侠士们不再在乎比武的名次,争着上台只是为了被指点一番。 北边擂台跟其他擂台比出现了完全迥异的一幕——别的擂台落败的人都垂头丧气,而北边沈青所在擂台落败下来的人却各个如获珍宝,喜气洋洋,倒也稀奇。 沈青在北边擂台之事逐渐传开,因擂台战只有一次机会,已然比过的年轻侠士不免捶胸顿足,惋惜自己失去了一次被指点的机会,而更多尚未比武的侠士却涌向了北边的擂台——他们中大多数人心知自己没有机会获胜,获得一次武学漏洞的指点就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