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章 (第1/1页)
芎Ga0山上只有约十余户人家,分散住在三个村庄。每个村都是以打猎到山下换粮食为生,直到有一天,一个青年挂冠离朝,来到这座山上做起了隐士—— 隐士夏明娥起初不是很受待见,毕竟能谋个一官半职是山里多少人妄想都不敢的事,她却把到手的荣耀说丢就丢,这和挥金如土的纨K有什麽区别? 不过很快的,他们就看到区别了。 这纨K小姐新居落成的第一天,每户人家的大门都被敲响了一次,屋主一来开门便会看见那个辞官的拿着一堆图纸站在门前,先彬彬有礼地行了个礼,然後开始喋喋不休说着要开辟梯田、认为这山适合种什麽作物、要怎麽引水……等等。边说还边b划着图纸解释,颇有百姓想像中国之菁英条理清晰议事的样子。 且不说有多少人能听懂,光看她应对从容骄尊的气度就让人莫名心生敬畏,居民们的态度因此有了转变。在夏明娥日後真的成功领人开辟梯田,大大减少居民对打猎的依赖後,村民将她当作父母官一般敬Ai。她也已从意气风发的花信nV子,变成了一个内敛的中年教书先生。 居民生计从打猎转农业後,每户人家在农忙时都会有些不适合下田的孩子Ai自己乱跑,有一个孩子意外被野猪撞Si了,目睹一切的孩子们分为两派,一派不顾後果地誓要把那头野猪抓出来报仇,一派就此恐惧山林而足不出户,久了还扩散至整个孩子圈都成这两种极端。 「山这麽美,只有怕或恨怎麽能行?更何况他们是山的孩子呢。」 夏明娥以此为由召集三名村长来她的宅院会谈,最终决议由她来带着孩子读书,教授和环境相处的正确观念的同时,也能减少农忙期间村人的负担。 而这孩子一带便是二十年,她没想过自己会从一个隐士成了培养了五个举人的教书先生,但她很喜欢这个意外。她的一生看似平淡地为官又平淡地蛰居深山,但什麽光芒万丈、众星捧月的时刻她好像都享受过了。 非要说还有什麽是Si前想完成的,那或许是读完那本来路不明、连名字都没有,却陪伴她离家出走、进士及第、挂冠归隐的书吧? 那年她不愿意结婚所以逃出家,在外露宿了一夜,行囊里就突然多了一本书,以写史的笔调描写了两个人生全然相反的俊才。 书中公子的父亲是偏远村里唯一的秀才,但出村後直至年过四十也没再有任何好消息,只能黯然回乡种地、垦荒,不料他的荒地开辟完成的那年,举国上下闹了饥荒,粮价长得快b上银价了。这落榜秀才顿时摇身成了一个豪族家主。 更可喜的是皇帝听闻他有读书人之仁Ai,在饥荒当下捐助了足以养活一座城的粮食,於是赐封仁定侯,邀请其全族进皇城参与册封。 他们一家行往京城的路上,他的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儿子出生了,秀才将他命名为「千金行」以作纪念这场旅行。 书中还有一个尚书令家的小姐,她只晚了小公子一个月出生,但她错过了家族所有的繁荣。尚书令在蝗灾刚开始时迷信怪力乱神之谬论,认为蝗虫是上天派来调节人口数的,若没有蝗灾饿Si一些人,大漾将会负荷不了过多人口而乱,因此他压下蝗灾灾情不上报。 丞相又哭又跪的将实情上报皇帝,甚至以自己全族X命为担保,成功扳倒尚书令。尚书令遭斩首示众,其家眷有过功积者功过相抵,其余放逐至藩属国。 流放的行路中,尚书令夫人在妾室们充当产婆抢命接生下,诞下了一名nV婴。 母nV平安是这趟不幸旅程中唯一的幸事,诸人为求延续这份福气,将小小姐起名作「江洗尘」。从此,这Ai笑的小小nV婴成了全族的心灵寄托。 二十年後,漾国境内妖异之事频传,不知怎麽的,民间竟出了传言称:连坐法牵连太多无辜的家眷、师友及孩童,老天於心不忍才降下妖异提醒君主施行仁Ai。於是,江氏也在这波特赦中被批准回归漾国境内了。 此事件在史书上真有其事,夏明娥很熟悉,她主张当时的君主应不是真为顺应天意施仁Ai而下特赦令,而是当初漾国境内劳力匮乏,国君才以此为藉口,让流放的漾民回国推动产业运行。 这本书中的事件与年代、地理皆与公认的正史相符,夏明娥也曾推论过这或许是本人物传记野史。有趣的是,每个篇章最後一页都有一幅画,画上有两行多情的诗句,这显然和理X的史书格格不入。似乎都是以两个主人公视角相知相惜表示Ai意的句子。 可惜夏明娥看到千金行和江洗尘在漾国相遇後就睡了,这一睡就再也没起来过。 若问此书在她手里这麽就为何还没读完?她也给不出一个答案。她明明就对书中的情节饶有兴致,却总是看不到三句话就觉得昏昏yu睡。而睡下後总会看见一个身着鲜h锦段的高挑身影,或在树花林间漫步,或在大宅子里摆挂书卷。夏明娥确信这人是千金行。 其实书中没有任何对千金行相貌的描写,但她不知为何就是知道,知道那人一定是他。 可惜她没机会知道那几句情诗的意义了,也没机会验证梦中人是什麽时後的千金行了。 没想到神魂恍惚间,她好似跌入了书中,看着身边围绕着浮动发光的几行字,字後的云雾中朦胧透出一个个生动的人影,看服饰,她看出是凌盛年间的流行。没错,就是书中千金行与江洗尘相遇的那个凌盛年。 而她怔然步入云雾中,回神後转过身,她已成了那个和她X情相似的江洗尘。周遭波动聚散间,夏明娥澈底被卷入字句的灵气中,失去意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