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3、沉冤 (第1/2页)
我抓着徐伯的袖子,喉头颤着:“徐伯,这三年……你都在这守着吗?你给我爹烧过纸钱,他不是……不是无人问津……” “我守着呢,一直守着,隔三岔五来跟他和兄弟们说说话,纸钱也丰厚,旁人有的你爹都有……月儿,你爹有人记挂,有人念着他的清白。” 我抱住他的胳膊,嚎啕大哭,哭到喉头泣血。 徐伯什么也没劝,只抱着我用皴裂的手一遍一遍替我抹眼泪。 “这片山包下,埋的就是当年战死的宁府亲军……” 徐伯跪在地上,从篮筐里拿出一个粗瓷瓶,拔开塞子,将浓冽的酒液缓缓倒在地上。 “你爹死后,无人给他收殓,我当时腿断了,没跟着他们回京,后来趁一天夜里拖着一条腿去把他的尸首背了回来,偷偷埋在了兄弟们旁边,我想着……哪怕不能在一处,离得近些也好。” 徐伯抚了抚坟前石头上的黄沙,说:“我等他沉冤昭雪这天,已经足足等了三年。” 三年了。 活着的和死了的人,都在这漫漫三年中被撕扯磋磨着,苦苦等一个说法,等一个不可能的复旧如初。那千百个无望的夜里,边关和宁王府的树梢上挂着同一轮明月,插在我爹身上的箭插在每个活着的人心里,泊泊地流着血。三年实在太长了,长到一切早已面目全非,即使我等到了这一天,我也知我所等的人,早已隔山隔海隔阳关,再也回不来了。我手里抓起一把还带着余温的纸灰,死死攥紧,任手指的血泡血水洇进纸灰里。 徐伯的家就在不远处的山坡下,一圈破败的院墙围着几间石头砌的房子,低矮陈旧,一点都不打眼。 “家里太简陋了些,月儿你莫要嫌弃。”徐伯引着我们进了院子,推开堂屋的门。 我说:“徐伯你太客气了,是我们叨扰才是。” 这堂屋貌似只是个堆放杂物的所在,虽然看得出来收拾过,但也只是尽量把东西归拢到墙角而已,徐伯年逾半百,腿脚又不方便,也难为他在这风沙之地孤苦地守了三年,我想想他替我给我爹烧过的那些纸钱,念念叨叨说过的那些话,眼眶就忍不住又一阵酸热。 屋子中间还算宽敞,靠北墙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一个香炉,里面一支香已经快要燃到底,只剩袅袅一缕青烟。 香炉前什么都没供奉,但我一眼就看到桌子旁边落满灰的一堆杂物里,一把毫不起眼的军刀矗立其中。 那是宁家军的刀,我爹当年也有一把,格外沉得很,我曾经只是抱一会儿就累得双臂打颤。我爹那时看着我一边笑一边叹气,说他堂堂宁家军武力头筹,生的儿子居然手无缚鸡之力,而彼时跟着我爹习学刀法的陆临川笑着走上前来看看我,说:“月儿不用会这些,他以后自有人护着。” 再后来,我爹没了,那个曾要一生一世护着我的人也不见了。 因为提前知道我们要来,徐伯把平时住的里间让了出来,打扫得一尘不染,还换上了新被褥。 我看着跟简陋的屋子里完全不相称的锦缎被子,一时发愣。 徐伯说:“你们先安顿,我去给咱们张罗晚饭去。”说罢推门出去了。 其实我原是打算让陆九去镇上赁一处房屋,但徐伯再三要我先在家里住几日再说,不着急,我想了想,也没再推辞。可当我在与徐伯家徒四壁的情景完全不相匹配的饭桌前坐下来时,望着面前摆满的有鸡有鱼的饭菜,实在动不了筷子。 徐伯看穿了我的疑虑,低声说:“我也不瞒你,月儿,银子都是王爷着人送来的,送了好多。” 我怔怔看向他。 徐伯笑了笑:“屋里的被褥也是他让人专程送来的,就为备着你来,不然那么好的缎面儿,在这儿就是有银子也没处买去,还有冬夏各色的衣裳,王爷让人照着你的身量做了不下二三十套,都在里屋柜子里放着。” 我没说话,颤抖的眼睫看了看陆九,陆九似乎也不知情,但神情却并不意外。 “月儿,”徐伯给我倒了杯茶。 我道谢,端过来抿了一口,下意识便皱了皱眉。 这居然是我在清辉堂常喝的那个味道。 他连一口茶都提前替我想到了。 “王爷当年知道我留在落霞关为兄弟们守墓,便每隔半年派人送些银两过来,嘱我善自珍重。他那时已经开始在边关布置人手,暗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