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宝鉴只映有缘人,老翁遇奇获青春(上) (第1/1页)
初夏,宁府,后院。 宁逸泉躺在藤椅上,闭目养神,日光烘得全身暖洋洋的。小儿子宁子梅近来犯了食泻,刚被他哄着喝了药,正昏沉沉睡着。 放下这个小的,心里又惦着个大的。将眠未眠之时,他听见大门方向有隐约的嘈杂声,接着是一串急促的脚步声。老管家周永快步走了进来,一面走,一面欢欣地喊道: “老爷,老爷,小郎君回来了!” 宁逸泉一下子睁开了眼:“当真?” 藤椅“吱嘎”一响,他撑起有些臃肿的身子,嘴里念念叨叨:“回了好、回了就好啊……”又笑着朝周永啐了一口,“都该成家的年纪了,还小郎君呢,怎么就改口不来?” 周永憨憨应笑,跟在一颠一颠,碎步小跑的宁逸泉身后。 府门外,长长一排马车。只见宁子松一脚蹬在首车的车轸上,指挥着伙计们将一个个大箱子往下搬,看到宁逸泉,俊朗的脸上登时绽开了笑容。 “爹爹!” 他三蹦两跳地冲到宁逸泉面前,刹住脚,跪下重重磕了个头:“路途多舛,耽搁了好些时日,叫父亲担忧了。” 宁逸泉忙扶起他:“怎么,遇着山匪了?被截道了?还是同北地那些胡商起了龃龉?” “没。”宁子松摇头,“不过近来各关口查得严,货物都是一车车的验,可苦了商队的弟兄们。” 宁逸泉这才松了口气,哼哼唧唧的:“为父当初就说吧,跑什么商?又累,又叫人瞧不起。小兔崽子有书不念,偏要走你爹的老路……” “爹——” 二十出头的宁子松,撒娇似的拖长了音,“登科登甲的事留给弟弟来,儿子不是这块料。” 接着,他转头吆喝了一声,两名壮汉抬着一个大棕箱放他脚旁。 知子莫若父,宁逸泉一猜就知道里边装着什么,藏着欢喜,故意装得不屑:“你爹也算富贵了半辈子,缺你这点好东西?能让我死前抱上孙子,那才算你真的孝敬咯……” 宁子松望着他鬓角的白丝,心内泛酸——娘走后,父亲没有再娶,独自拉扯他和弟弟长大,老得很快——面上却嬉皮笑脸:“爹说的什么话?孩儿一片孝心,您可别嫌弃。来,瞅瞅看喜不喜欢……” 锁扣“咔哒”一响,箱子打开,果然都是好东西:精巧的镶金瓷杯、沉郁的月桂香、北地毫茉压成的茶饼……宁逸泉欣慰地扫眼看过,忽然对着个闪闪发亮的物件一指: “那是什么?” “一面铜镜。”宁子松拿起来递给他,“说来神奇,是当地猎户从老虎洞里掏出来的,没准是个宝物。您瞧,灿得像金子做的,镜背的图样也精致,偏偏没有人要。我买了他家几百匹羊毡,这镜子就归我了。” 宁逸泉接过,摩挲着镜背阳刻的缠藤桃枝。一翻,铜镜清晰地映出他的脸。 老、胖、皱纹横生、灰发稀疏,年青时如玉的模样荡然无存。 他长吁一口气。一旁的周永探头探脑,却说: “怪道没人要,怎么照不清人?老爷喜欢,我找个磨镜匠给它磨亮堂了。” 宁家父子都有点诧异。宁子松疑惑:“周伯,您眼疾不是治好了么?” 宁逸泉也关心道:“得空让子松再给你找个郎中看看。”见周永微微怏然,便支开他准备晚膳去了。 家宴丰盛。宁子梅想念哥哥,醒后硬撑着下了床,尝过几口菜,又开始上吐下泻。折腾到亥时,宁逸泉才带着三分醉意,疲惫地回到卧房。 铜镜被他摆在近床的矮柜上,月光朦胧,沿着镜边度上一圈闪烁的银线。 “是面宝镜……”宁逸泉将脸凑上去,喃喃道,“只是镜中人青春不再。” 窗外乌鹊啾鸣,似是应和。他认真地打量着镜中那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孔,越照越是难过。曾几何时,他相貌风流,莺莺燕燕,女的男的,上赶着贴他…… 罢了!他赌气般把镜子一推,仰倒在榻上。何苦来?徒增伤感。 “不过是一副皮相……”他自我宽慰道,“谁人不老啊?靠着这张好皮囊,得了一个好老婆、两个好儿子。还平平安安、无病无灾的活到现在,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如此,此生没有遗憾了?心底有个声音在问他。 “遗憾……” 宁逸泉认真思忖。 ……倒也是有的。青年闯荡,受尽磋磨,成家立业。长子早夭,贤妻病故,养家育儿,半生奔碌。为自己活的日子,算来倒是少了…… 若是能重返青春呢? 乐得诸事不管,自在逍遥。 心底的声音咯咯笑了。将军,我送你的子孙一份大礼…… 宁逸泉猛地坐起来,冷汗簌簌。那一直对话的心声,不是他的想法。可侧耳凝神,只闻蝉鸣嘶嘶,夜风悠悠,又觉得不过是半梦半醒间的幻觉。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最终还是困倦地合上了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