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山门之下,灰更重 (第2/2页)
门上去,远远能望见一线石阶;右队与中队则被带向山门背侧,那里有低矮的库房、药田和一圈铁网隔出的矿洞口。守着矿口的是青霄宗的外执役,腰间悬着采童令,令牌背面刻着一个歪歪斜斜的“护”字,像极了城里那张“护孤告示”的笔路,只是把“孤”改成了“童”。 “你看见了?”瑶台nV帝收紧了目光,向众人平声说道,“不是‘解救’,是采买与分流。” 那位青霄宗遗脉老人身子一晃,差点栽倒。有人扶住他,他却摆手,SiSi盯着镜里那几名佩着云纹的师兄,嘴唇抖了抖,终於吐出两个字:“丢人。” 幽婵nV帝目光一沉:“灰落两界——官衙与山门。” 瑶台没有附和也没有否定,她只是把镜拉近——采童令的上角,有一枚极细的崩口,与先前府衙那枚官印的缺口如出一辙,只是缩小了几倍。两块“印”,一个在凡,一个在修,刻着同一个私下合谋。 阎寂被分到药田外役。第一日,他学辨十三味草木,记“生”“熟”“毒”“解”,晚上住在一间用木条栏起的长房。长房的门闩粗糙,从内上栓。夜深,他趁看守打盹,把门闩的轴位悄悄反装——从此,这门只能从外开。 有人以为他要逃。他却没有。他只是坐回床榻,背靠着墙,按着呼x1谱,一口一口把心跳按匀。他知道自己此刻走不了太远;他要做的,是先把“活路”放在那儿,等该走的人来用。 第二日,他被派去帮清库。药库有一本小簿,记载当日进出草木的名目。小簿上有一笔:“修瓦”,旁边鈎一个极小的“夜”字。他用指腹按了按那一笔的末捺,那一点点收笔的顿,与先前在帐房见过的一样——江上客的手。 “你识字?”负责清库的老执役余光扫到他按笔,冷冷道。 “认‘直’与‘正’。”阎寂答,声音不卑不亢。 老执役哼了一声,丢给他一捆破签:“既然你会写,夜里到仓二,把这堆账头记了。” 阎寂应“是”。他没有高兴——写字在这里不是门路,也是枷锁;他只是悄悄记下仓二门框上的灰层厚了半指,门槛下有一处新泥,像是刚把什麽塞进去又拔出的痕迹。 夜深,他照约去了仓二。仓外风很冷,月很薄。他进去时顺手把门闩从外带上一格,又留了一片瓦在门缝底,让门半掩半开——与那夜後门一样。屋里有个少年执役在清点药包,十三四岁,眼睛亮,见他来,低声“嘘”了一下,照着三短两长的节拍敲了敲桌沿。 阎寂停了一瞬,回了同样的节拍,那少年露出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笑。两人不说话,分头做事。半刻後,外头传来看守换班的脚步,两人不动。脚步远去,仓外又静了。 “你叫什麽?”少年执役终於忍不住,压低声音问。 “阎寂。” “我叫路白。”少年用签子在空中写了一个“白”,曲曲折折,像路。又指了指门:“你留的是路?” “是。给要走的人。”阎寂说。 路白愣了半息,忽地低低笑了一下,又慢慢收住笑,眼神稳下来:“好。” 太微观鉴把这一幕收得极慢——两个孩子在仓房的冷风里,没有说“义”“勇”,只是默默对起了节拍,把一条看不见的线搭在彼此手心。 镜外,先前断言“青霄宗解救”的嘈声脸sE涨红,说不出话。那位青霄老人抬起袖子,狠狠擦了一把眼,再抬头时,目光清明得像刀:“不是宗门,是人。宗门里也有人。” 瑶台点头,收了那一瞬心底微微的柔,声音平直:“记下:**印有两崩,尺有一刻,令有一护,账有一顿。**灰落四处,不是一人之罪。” 她把掌心按在镜背:“问证续——问内门,问寄炼坊,问矿口。” 幽婵nV帝看向寒鸢,没有讥,也没有慰,只道:“先辨‘法’,再收‘恨’。” 寒鸢nV帝未语。她盯着镜里那个把门闩反装、把瓦片塞进缝底的瘦小身影,x口剧痛忽然不那麽凌乱了。她知道,恨未消,路却亮了一寸。 —— 章末札记: 山门之前,救与买一线之隔;“凡骨”之内,法与恨先後有序。镜上无尘,心上有灰——灰不只在官印,也在灵尺、令牌与账末一捺里。下一章,《寄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