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万有(完) (第2/3页)
明居住的地方,要暂时离开後面人类的世界。进神社之前,还要先到手水舍用清水洗手漱口,这习俗在其它国家没有,某程度上突显日本的除Hui涤净文化,让身心的Hui垢去清,才步进神明的居所。好好洗涤过後,心神也清明了,我便走上宽阔的石阶,环境也瞬间变得清幽古静。 在石阶顶部,一眼便看到青灰sE屋顶、朱红sE桩柱及横梁的那智大社。古时不论天皇朝臣或者庶民百姓,一生人至少要到熊野三山参拜一回,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从京都出发到这里,至少要一个月时间,可熊野古道上的参拜者还是连绵不断没有尽头,就知这神社在古代人心中的重要X。 外国人很难明白日本的宗教思想,或者连日本人亦未必讲得清楚,大概是因为佛教已约化为日常习俗,两者nongnong分不开,已不能界定所举行的活动是源自宗教还是传统习俗。 例如日本人相信「草木国土皆可成佛」,其实和佛教原本的教义没有直接的关系,之所以有这样的谚语,只不过是从绳文文化开始,日本人就相信万物皆有灵,生物Si後都可以升上天成为神只,在彼岸「坐一会」,便会回到人间。只是之後佛教传入,结合了这种别树一格的「轮回」思想,才变成现在独有的宗教文化。 虽说结合,其实更是吞并融和,例如在那智山上的另一边便有一座佛寺-青岸渡寺,和那智大社并排而立,一鲜YAn一古朴,却毫无违和感,善信们参拜完一边,便到另一边参拜,习以为常,也就没有意识要分别两者。 又例如山上还有供奉八咫乌的别社,相传这三脚神鸟曾受命天照大神为天皇引路,现职却是日本国家足球队的吉祥物,这明显亦属於神道的思想,和放弃执念、普渡众生等佛教思想无关,但善信仍然喜见供奉神鸟的神社,没有被神佛的界线所牵绊,照样前往奉纳许愿。 佛教在这里,与其说受到尊重,倒不如说是收为己用,众佛在此处转化成大众的神明,我怀疑千手观音和八咫乌在本地人心目中其实没有多大分别,甚至乎把耶稣基督-当然基督教不会认同-加进去神社里一同供奉,或许在他们心目中亦无不可。 这令我想起公庵禅师寺,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神佛挤在一起,它相b那智山上的神社佛寺,在历史上纵然差天共地,但就其宗教与文化结合的角度上,其实分别不大。 听起来很是荒谬,但此刻的我却身同感受,非常明白当中无可避免的融合。 站在佛寺後面,隔着三重?,远观那智之泷,寂静的虚空中,似乎一直听到有谁在呼喊。 是寺里的神明吗?不。 是山中的亡魂吗?也不是。 那是由衷的赞叹,充满生命力的叫喊,从我踏进来之後,便充耳而来。 是幼虫的挣扎吗?不。 是孤鸟的悲泣吗?不止。 那满溢的情感和共在的欢欣,与身T产生强烈的共呜,充面而来是来自山的欢宴。 此刻我只想大叫和应,高声呼叫:我在此、我来了。 我闭起双眼,张开两臂,开动系统,全身感应从四面八方来的感知,全身投入到周遭的环境,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感动。 突然间,周围彷佛有许多手臂、许多灵在一起,大地是他们的场景,酷yAn的散S作为灯光,微风奏起圆舞曲,他们翩翩起舞,欢欣地颂唱生命之歌,灵魂SaO动,只想和其他灵一起高歌起舞。彷佛我也要配合大地一起共震,也在折SyAn光的温柔,也要随风摇曳,也要x1入由你呼出的空气,要以拍手欢呼来和应。 我沿熊野古道一路向下走,两边的参天巨木是生长了好几百年的杉树,我大手抱紧其中一棵,将耳朵贴着树g,弄醒了沈睡中的树灵。 它说话非常缓慢,着我先不要踩住它的树根,我立即表示歉意,退後一步,然後它便诉说有关这片土地的故事,从黑暗讲到光明,从虚无讲到生命。 ﹙孩子,我听到你的心思,你不必自怨,那不是你的错。这天地包含神圣,亦有腐朽;虽有诞生,亦有Si亡;有开始,有终结;有兴建,同时有破坏,这些全部都显而易见,无需探究,不必怀疑,我们一出生就与之并存,直至Si亡一刻,然後在我们的Si亡之後仍然会持续。你可以假装没有见到,但不会影响世界以既有的规律运行。你们以为自己能改变到甚麽,或试图使自己不灭,但全部都是徒然的,这天地没有不朽的存在,有的只是霎眼的星火。我一生都呆在这里,只知天地水气,感应日月星辰,其它的事我所知不多,所以不懂你们为何会兴起如此错觉和执念,何时开始竟迷失於森林,以为自己可以独处,以为可独善其身,以为自己是天地主,妄想自己了解生命的奥义,以为自己能把握一切,掌控所有,其实不然。你以为你理解我的b我理解你的多,其实我们大家所知的都极之少。没错,你们测试我的X质,量度我,研究我,然後定义我,却从来没有关顾过我,而且只以我的名字来处置我,你们停留在自以为是的山岭,以超人的姿态傲视一切,并没有好好运用由智慧获得的力量,没有进一步去感受存在的美好,没有勇气去认清共存的真相。其实,我们之间没有谁主宰谁,谁奴役谁,大家并不是对赌的赌徒,并不是在互相博弈,我们是共存者,你之中有我,我之中亦有你,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