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1 花钱 (第1/1页)
崔元庭一怔。 灵府忙道:“昨天我们也算过账了,农事投入需要一大笔钱,县衙也没有那麽多,缺口这麽大,你和李县尉都把月俸投了进去,我也想做点什麽。” “现在我吃住在县衙,也花不了什麽钱,家里阿娘也有田亩收入,所以真的不需要给我这麽多。” 看崔元庭仍然没有表态,灵府有些急了:“元庭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这些天所见,许多百姓都过得十分困苦,白天舂米扶犁劳累一天,天黑回到家,家里也柴米皆无,要像恪守苦行斋戒的头陀那样忍受饿肚之苦。” “这些事急如星火,我知道自己力量微薄,但多一份力说不定就能活一口人,这些家庭缓过来,以後就可能良X运转下去。” 崔元庭深深地看着面前的nV孩,他怎麽能够不Ai她呢? 这样的心怀,这样的热情,他没有在第二个nV子身上见过。 他郑重地点点头:“好,但是你不要太苦了自己。” 灵府闻言笑道:“那每个月我留两贯,剩下的元庭兄你来安排吧。咱们这麽用心地投入,希望秋天的时候,百姓能好过一点,赋税收起来也能轻松一点。” 崔元庭忍不住m0了m0她的头,灵府此刻高兴,也有些习惯了他这“毛病”,也没有回避。 崔元庭道:“你这不仅是为楚邑县的黎庶着想,也是为我想啊,怕我秋天收不回借出的米粮,收不齐该上交的税赋?” 灵府被他看出了心里隐藏的一层忧虑,有些羞窘,也开玩笑道:“我说了我很满意现状呀,那要维持现状,前提是崔县令你的位置得稳如泰山,小的得保着您一路顺遂!” 气氛轻松起来,灵府看了看崔元庭左右,道:“怎麽程瑞没跟着?” 自从灵府退居“二线”,崔元庭的贴身随从就变成了程瑞。 但今天崔元庭却是自己上衙的。 “我安排他去做别的事了。”崔元庭对灵府眨了一下眼。 那麽就是…… 灵府想到什麽,便不再多问。 两人说说笑笑到了前衙。 在和李邺、典史等人的计算下,决定先从库里拿一笔钱,集中购买种子、耕牛和农具。 崔元庭又叫来两个司户佐,大家一起研究了一下目前的情况。 楚邑县目前六千五百多户中,刨出非农的户数和佃农,减去原本自有耕牛的户数,大概还有两千多户没有耕牛。 如果按每户借给一头耕牛算,那就是两千多头。 好一点的上等犍牛要五匹绢,一匹绢市值四千文,也就是四贯,此时一头牛的价格就是二十贯。 就算采买次一点的犍牛,也要四匹绢,两千头牛就要三万两千贯。 崔元庭等人看着有限的经费,都感受到了贫穷的滋味。 几个人抠着手指头、咬着牙的、皱着眉的,表情都很痛苦。 灵府想了想道:“有没有可能有另外一种分法?” 众人目光都看向她。 灵府道:“这几天我跑了许多地方,有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各家的田亩数差距很大,如果按户分资金很困难,我们可以简单一点,按田亩数分。” 她指着楚邑县的舆图道:“我们不用挨家按户算这麽细,咱们县有六个镇,九个乡,一共两百多个村子,我们可以以村为单位,按村里的田亩数分配耕牛,当然,前提是减去该村自有耕牛。” 何司佐略一思索,开口道:“灵府姑娘这方法可以试试,一头牛的耕力大概在一顷又三十五亩,有的人家地多些,有的人家地少些,按户来分确实不如按田亩数分。” 郭司佐补充道:“那就是按每村田亩数分配耕牛,算出的数减掉该村自有的耕牛数,就是应该借给这个村的牛数。” 崔元庭道:“那你们先统计一下,到时报个数,告诉我还需要买多少头牛。” 两个司户佐领命下去了。 灵府道:“这麽分配就需要乡正和里正来监督,确保每家能够公平地轮到耕牛使用。” 李邺道:“这个自然,只是买了耕牛借给农户,恐怕买农具和种子的钱就拿不出了。” 崔元庭、灵府和李邺面面相觑,各自思考增收、创收之法。 …… 蒋宅对面的大槐树下,程瑞紧盯着蒋家大门的动静。 他实在不喜欢这种盯梢的工作,但没办法,公子派他来他只能来。 何况,公子也没有别的人可以选。 盯蒋县丞不能用衙门里的差役,利害相关,里面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而且蒋县丞对差役们的脸都很熟。 只有他跟着公子出入偶尔见过蒋县丞两面,既不会太脸熟,也不会完全认不出对方长相。 程瑞无聊地掏出水囊饮了两口水。 唉!也不知道这蒋县丞什麽时候能露出尾巴…… 下午的时候,两个司户佐把数字算了出来,报与崔元庭。 “县尊,我们按着灵府姑娘的法子算了一下,统计出各村需要借的耕牛数,一共加起来是一千五百九十多头,这样的话就需要二万五千四百多贯。” 崔元庭等也就是稍稍松了一口气,这样还能余下尽两千贯购买种子和农具。 想一步分配到位肯定不可能啦,只能先一点点来了。 一千五百多头牛,是一定要去外地分别采买的。 县令不得私自离境,况且崔元庭还要处理繁重的诉讼审判事务,轻易不得脱身。於是把这件事交给了李邺和郭司佐。 灵府则与何司佐去临近州县的冶铁所订制一批农具。 这样四五日之後,两批人马陆续回来了。 耕牛是在河yAn一个官办牧场买的,冶铁所的农具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交工。 耕牛多留一天就是多一天的草料,崔元庭决定当即把牛分下去。 於是命差役快马通知各乡乡正里正,让他们各带青壮,到县衙录了借约,便可把各村的牛牵回去。 又过了七天,第一批犁、耙、耧车、锄、斧、镰也送到了。 由於数量有限,崔元庭在分配时做出了条件限制,要从官府借农具的农户必须义务参加官府在各村举办的农事培训班。 这个主意自然是灵府提出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x1引人来听那些经验丰富的庄稼把式传授经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