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庚拾 (第1/3页)
一刀一刀落下,削减、磋磨,刨花儿雪一样落了满身。开出头颅,留出躯干,一刀一刀,从木头中琢磨出精魂来。 人像很快有了雏形,到了要雕刻面部的时候,执刀人的心却乱了,刀尖勒进rou里,血落在木雕的脸上。 见了血。他放下刀,不再勉强。到了这一步,一步错,便是步步错了。 箱子启开,百十个木雕,都是人像,大小不一,情貌却相似,他将未完成的那一个同其他的收在一起。 血一时没有止住,滴落在樟木箱盖上,鲜红刺目,叫人心绪不宁。 残阳如血。 宫道上一个人也没有。 寒意从尾椎窜起,刮的是西风。 皇子别苑好像一年当中的任何一个黄昏一般平静,侍卫站在大门的两侧,院内,一个小厮悠然的扫着落叶。侍女们在外间做事,三三两两的搭着话。 主屋的门虚掩。 屏扆镂空的木格掩着一个人的背影,着锦衣,戴玉冠,坐在镜前。 风进入了寂静无声的房间。 “你来啦。” 镜中,那双灰绿色的眼睛正看着他,自他出现在这里就一直注视着他。 殷寿的手从殷郊的指尖攀上去,手掌同殷郊的一样冰冷。 “我正有话要对你说。” 殷郊被他扯得躬下身去,在极近的距离里,看见殷寿的双目狡黠的眯起。 他若无论如何都要吻他,该收紧了禁锢,用那种强势的不容辩驳的气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确认着他的表情,给他足够悔恨的时间,在最后一刻松了手。 殷寿感到身后一空,长久以来漂浮不定的心情在这一刻倒有了种“果然如此”的踏实。殷寿看着殷郊的狼狈的样子,笑起来。 殷郊本能的退了一步,却又收回向后迈去的脚,垂下头,等待审问一般站在原地。无论那是什么,他都不再逃了。 一只手扼住咽喉,把他的头按在地,殷郊的头发在地面铺散开来,像是黑色的云雾。殷郊感觉到殷寿的皲裂的嘴唇,湿滑的舌头,尖利的牙齿,尝到痛和血的味道。殷寿还不懂得接吻,他只是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执念般加诸于他,这让这些纠缠和撕扯都平白添上绝望的意味。殷郊感觉到衣服掀开,冷风灌进来,殷郊感觉到殷寿冰冷的脸埋在他的心口。 “我只是试一试,也许你才是对的。我之前说的话,你不要当真。”殷寿说。他说话时声带的震颤闷闷的传到殷郊的心脏,嗓音比平时听来低哑。 那一晚殷寿梦见了梨花。 四面宫墙比平时还要显得高些、坚不可摧些,他一个人走着,走着,到处谁也没有。 忽然就看见了梨花。 那些洁白的,柔嫩的,芬芳的花瓣,从哪里而来?他不由自主的就向那里走过去了。 于是看见了漫山遍野的梨花,铺天盖地的纯白,那尽头有一个人,站着,他生得很高大,也因此很可靠似的。他穿着白衣,在花朵掩映中分明是极不显眼的,可他一眼就看见。 他想朝那人走去,想要呼喊,一瞬间,那些花瓣雪片一样向他奔来,叫他辨不清方向了,它们像一道帘,像山间的雾,裹挟着他们,又将他们分隔开了。 殷寿走时没有告别,他或许是有一瞬间,在心里也打定了诀别的主意。他牵着马穿过街道时,与一个女子擦肩而过,他回首,那个身影,恍惚是那天茶楼上的少女,却已梳作了妇人的发髻。 出城上马,耳边颠簸起风声,携着冷意,大地不断退后,被他落下,被他丢弃。 那日朝歌的夜里也起了风,早晨起床时看见落叶满地,扫起来沙沙的响。殷郊在树下捡到一只死蝉,彼时已经霜降,想是不会再有蝉鸣。 殷寿的嗓子还是没好,像是得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风寒,要发声时总漏出些嘶哑的调。有时候说话,很不像是自己的声音,他把手摸到喉咙的位置,觉得那里似乎起了变化。 将近年关的时候,东郊起了战事。 久经沙场的战士们知道,对于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来说,惊惶和无措只是短暂的。 以命相搏时,身体本能的反应好像先于思考,在敌人使自己流血之前,已奋力的将自己的武器扎入敌人的心脏。殷寿的手握紧了刀,感到一种对自己的人生从未有过的掌握感。殷寿想,他从生来就本该在这里的。 他听见身后陈平他们的声音,叫着“殷寿”、“殿下”,但尖刀从人的身体里拔出来,未凉的血溅到眼里,好像因此红了眼。 他们没叫的住殷寿,叫住了他是最终战斗结束的鸣金声。交战双方互有折损,中间不乏熟悉的面孔,横陈的尸首如大浪淘下的沙砾。 百夫长从队伍中揪出殷寿来,抽马的鞭子一鞭抽去,“如果你想死,我成全你,不必你自己露头找死。你知不知道,你一动,你身边的人全部被动,你想害死多少人?老子不管你什么身份!” 痛意使年轻发热的头脑渐渐冷却,视线变得清晰,使殷寿看清了倒下的战友的脸,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迟来的恐惧和压抑。 我也会死吗?殷寿问自己。 但他不容许自己深想下去,比起死,殷寿也许更不能接受自己和软弱沾边。 那夜去帐外透气的殷寿碰见了孙林。 孙林坐在乱石磊成的石阶上,看见了殷寿,殷寿没说话,走过去在他的身边坐下。 孙林看了眼他脸上那处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