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顾芥菜塔 (第1/2页)
*或许是摩登三国,因为很多现代科技 *形象可自行脑补 【听说诸葛亮开始帮水镜腌芥菜后,隆中地区咸菜保有量直线上升。】 诸葛亮在隆中居住时,常去山上挖草药。偶然间发现了一种形似萝卜又并不相同的植物。带回家试着炒菜,竟然味道不错,就想将一部分移植在自家的院子里。于是后面几天,诸葛亮都带着诸葛均上山去挖野菜。 前两天倒无事,第三天时,诸葛亮正低头与一株完整的菜作战,听得诸葛均一声惊呼:“兄长,前面有好多野菜!”说着就拔起一棵给他看。诸葛亮往前一看,果真绿油油青翠一片,再一细看,连呼傻弟弟:“这是人家的菜园子!” 他刚喊诸葛均把菜种回去,远处小屋的门咯吱一声开了,走出个仙气飘飘的老头。老头问:“是谁拔了我的菜?”诸葛均老老实实道歉:“不好意思。”老头道:“我好像是该修个院墙了,但小伙子你看着这一大片菜地就一点都不怀疑吗?”诸葛亮也走上来道歉:“舍弟挖野菜着迷,实在不好意思。”老头道:“你弟弟是淳朴了点,我也不想惩罚他,不如你这个当哥哥的留下给我帮忙,一个月以后我放你回去,拔菜的事两清。”诸葛亮道:“帮什么忙?”老头说:“秋天快到了,腌咸菜。” 于是诸葛亮让诸葛均带着野菜回家,照顾好自己,别忘了种地,自己一个月以后就回去。老头自我介绍道,我叫司马徵,人家都叫我水镜先生。诸葛亮跟着水镜腌菜,发现他用的盐虽然不多,却非常鲜美,便向他讨教。后来又发现水镜家里的书虽然不多,学问却非常好,决定跟随他学习。水镜却道:“这处房屋狭小,本来就是腌菜用的。你若想学,去我庄中那座塔上。那里还住着几位才俊,你们年轻人自会聊得来的。” 诸葛亮便回家收拾行李,检查了诸葛均的菜园,入住了水镜所说的塔。当真一座颇为壮观的塔,坐落在树林间,从塔顶那小小的窗户往外看去,树梢上的鸟窝都清晰可见。水镜道:“上塔容易下塔难,你在其上须得专心,不得随意下塔走动。”诸葛亮自然答允,又见过塔中诸人如徐庶元直、庞统士元等辈,每日讲学论道,好不痛快。 如此数载,水镜的田地日益扩展,塔下绿油油的围满一圈。至于这野菜,诸葛亮也早知道了就是芥菜。如今连周围的村民提起他们这儿,都将水镜庄唤作芥菜庄,这塔唤作芥菜塔。菜地大了,夏日总有蚊虫,大家又都是年轻人,只爱凑在一起拿豆子拼兵阵玩,就更不愿下塔了。时间一长,连咸菜也是水镜拿小篮给吊上去,凑着饼子就是一顿饭。 某日,马跃檀溪的刘使君迷路进了这片树林,望着远远的塔尖,料想此处定有奇遇。扬鞭催马的路上,遇见一个老人背着背篓,便好心送他一程,恰行至塔下。老人几笔写了张通知放在个悠悠荡荡的小篮里吊上去,上书徐庶庞统本月还有四个时辰的田野劳动没做完。刘备不由疑惑,这老人却笑道,两个不成器的学生,整日住在塔上吃外卖,若能下楼来,定有翻天覆地的大作为。刘备听罢大喜,不世出的奇才真叫他碰上了。老人道,天天在楼上玩,我也劝不动他们,使君若愿意,便试试吧。 刘备想了想,也写了张纸条,上书“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前来拜见”,却不见小篮下来,只能静等。过了半晌,小篮如高空坠物般从上掷下,猛地落在他身边,一笔好字道:“诸葛亮多做了八个时辰,抵消。”刘备忙把纸条放入,又将小篮拉到了顶。这次小篮丢得更快,似乎换了个人写道:“人太多,不见。”刘备无奈,换了张纸重新写:“刘备求见。”小篮回复道:“要见谁?”刘备心想其实见谁都行,只要能上去不就都见到了吗。他盯着方才那张纸条又想了想,对干活的人颇有好感,恭敬写道:“欲拜见诸葛先生。”这次字迹又换了一种,想必终于是诸葛亮本人回复了,“篮太小,使君且等我们编出大篮子提你上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