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景王府宴 (第1/1页)
明绪带着明尧到达景王府时,虽还未到正式开宴的时辰,府外的马车也已排起了长龙。 府门上迎客的换了一个年岁稍大的管事,明绪定眼瞧了瞧,来人大多是儒生打扮的少年郎,也不乏在国子监进学的世家子,想来并不是只邀了自己和明尧,心里的不安少了几分。 “明尧,明尧...”刚入了府内,李怀的声音便从远处传来,明绪抬眼看去,远处几个少年站在檐下,远远地向他行了礼。 李怀穿过人群,疾步走到了他们面前:“世子殿下!”说完又规矩的冲着明绪躬了躬腰。明尧见了李怀也很是高兴,原以为今天的宴席肯定无聊至极,没想到李怀左奇之也在,心念一动:“哥哥,我能随李怀他们去玩会吗?一定不会闯祸的!” 明绪被明尧认真保证的样子逗笑,又见那一堆人里的确是平日常和明尧一道玩的,便允了明尧。临走时又好生叮嘱了几句:“不可贪玩,待会开宴前定要回来。” 明尧点头称是,才随着李怀向着人群走去。明尧眼见那一群少年勾肩搭背的快活模样,一瞬间竟有点恍惚,似乎曾几何时自己也是如此。 一只手在他肩上拍了拍:“明绪!” 明绪猛然回神,上官蘅站在了他的身侧,手还搭在他的肩膀上:“干嘛呢?站这发呆?”说完又顺着明绪的视线望去,只看见嶙峋的假山和夹道上开的灿烂的牡丹,摆宴的侍女穿梭其中。 上官蘅被吸引了注意,没等明绪回答,又开口道:“不愧是景王府,这才几月啊?竟然就有开的如此好的牡丹,这一盆就得千金了吧!” 明绪听出上官蘅语气里的惊叹,语气里也带上笑:“应是宫里花房培育的,天家重视此次恩科,正好借此彰显皇家天恩。” “你说我临走前要是去偷一盆,景王殿下会知道吗?”上官蘅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似真的在考虑把景王府的牡丹偷出去的可行性。 明绪看傻子般瞅了瞅他,“放哪?放你头上顶着出去吗?” 上官蘅仔细打量着那盆口,“的确是太大了一些,”又带了点惋惜的语气:“我要是偷摸摘两朵,出去有人会使银子买吗?” 明绪彻底无语的不想再开口。 上官蘅在边上继续念着:“你是不知上官大人对我有多狠啊?小爷这个月的零花都快扣成负数了!” 明绪听到他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不禁莞尔发笑:“你就不能老实点,少惹上官大人生气。”上官蘅闻言摇着头:“你不懂,你不懂!” 明绪偏过头看向身侧的少年,半长开的模样隐在宫灯里,忽明忽灭,露出的半边脸显的稚嫩无比。他摇头晃脑的正在说着什么,脸上满是烦恼模样。 明绪很早以前听上官蘅提过一回。那时两人不打不相识,明绪帮着追偷荷包的贼,却被赶来的上官蘅错认。两人都没什么拳脚功夫,等官差赶来,小贼早跑的没了踪影。自知认错了的上官蘅很干脆的道了歉,没理会明绪的冷淡,只勾着他的肩膀说要和他交朋友。 那天上官蘅又拽着明绪进了酒楼,难得喝多了的少年絮絮叨叨,说着从军立业,报效陛下,报效家国,明绪也被感染,跟着也多喝了两杯。 明绪自此知道为何上官蘅常惹上官大人生气,零花也常被扣的一钱不剩。 明绪的父亲和伯父去世时他虽还没到这个世界,但他也知道古代战争的残酷。一城一池连着的不仅是千千万万将士的性命,也是普通百姓的颠沛流离、无家可归。 他在淮北待的一年虽战事已歇多年,祖父也从未带他到过前线,他却也不难听见将士对归家的渴望,对家中的老母、妻儿的想念。 他私心想要劝一劝上官蘅,可又想起那日少年意气风发的模样,让他开不了口。 华灯初上,远处不知谁中了投壶,引来一阵欢呼,其中夹杂着几句应和的诗句。景王府的荷池早早养起了鲤鱼,没了夏日荷叶的遮掩,游的欢快。 明绪对景王府没有什么好印象,此时见了胖乎乎的鲤鱼倒是稀奇的很。也不知这景王府用的什么办法,在这开春就将一尾尾小鱼养的膘肥体壮。 有侍女前来,引了明绪和上官蘅往前厅去,开宴的时辰到了。半路遇上了前来寻找明绪的明尧,三人到花厅时,乌压压的已经坐满了人。有人认出了明绪一行,带着一片人起身行了礼。 大历阶级分明,寒门出身鲜有机会与世家子同席。容衍此次却将宴席设在一个花厅内,又未彻底混席,绝了世家的不满。 惯会笼络人心,明绪在心里腹诽。 三人入座没多久,就听有小厮通传:“景王殿下到!”随后便是此起彼伏的请安声,明绪跟着起身见了礼。 隔着层层人群,容衍的表情不甚清晰,明绪只能看见他的一头乌发被玉冠高高束起。 待落了座,明绪才真正看清容衍的脸。男人锋利的眉峰下是一双深邃的凤眸,瞳孔是熟悉的黑,带着摄人的冷意。鼻梁挺立,薄薄的嘴唇张张合合,唇色在宫灯的映衬下更显的清浅,叫人分不出情绪。 容衍今日穿着一身绛紫色蟒袍,边口处用金线绣了滚边,腰间束着一条同色的流云纹腰带,上面挂着一块白玉腰佩,腰佩边却突兀地坠着一个绯色荷包。荷包与蟒袍颜色相近,不仔细瞧倒是不易发现。 明绪不由地瞪大了双眼,因为没了开口处的小金鱼,他第一时间也没认出荷包。又仔细盯着荷包看了一会,他才敢确认这的确是被容衍上元节截去的荷包。 这个疯子! 当时这个荷包一式三份,只李氏和他们三兄妹知道。他转头看了看明尧,见明尧正和李怀低声嬉笑着什么,才放下心来。 明绪回神认真听了会容衍在讲什么,大多是鼓励之词,代表朝廷,代表陛下,颇有些高考前动员大会的意味。 此刻的容衍应付着不断上前敬酒的众人,态度堪称平易近人。明绪还是从他弯起的嘴角看出了一丝不耐,看似温和的表情也带着疏离。 当今天子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却仍没有立储的打算。谨慎如容衍,即使胜券在握,也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此次科举正是笼络人心的好机会,景王府的幕僚恐怕也早就选好了儒生中入仕的人选。 明绪此前无意中听明道远提过,接替明道远出任淮北总兵的徐毅,应就是容衍的人。换句话说,明绪得以随祖父回京团聚,还得感谢容衍。 不远处的容衍周身气势愈盛,脸上的不耐烦更是要掩饰不住。明绪看着他的表情却没来由的心情很好,没忍住和上官蘅多喝了几杯,期间身后的侍女还去添了一回酒。景王府宴请的都是尚未出仕的少年人,用的酒水也是自家酒庄酿的果子酒,侍女后添的果酒比之前的更加香甜,惹的上官蘅连连夸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