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迷情_第三十四章 红巾先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红巾先声 (第1/2页)

    第三十四章红巾先声

    “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踰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梁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旅拒者罪之”

    要说古文就是这一点不好,通篇不断句的,没有标点符号,不过好在如今林熙仁也看习惯了,三两下看了个大概,是红巾军的檄文,看到文尾,林熙仁一股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这也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口气非常狂妄,把半岛看作是囊中之物,也不知这是红巾军哪一系的队伍,莫非是替张士诚报仇来了?当初高丽军队进入大陆,就是帮着元政府打张士诚。

    可是张士诚明明已经和高丽修好了啊,就在去年初秋,派了使者来赠送国礼,高丽这边也回礼,另外还有方国珍,也和高丽发展外交关系,都是元末历史中的风云人物啊,从前只是在书本里看到他们的名字,如今虽然其实也没看到过真人,但毕竟是处于同一个时代,便有一种真实感。

    所以林熙仁就觉得,应该不能啊,红巾军内部其实也是乱,很多分支的,这一次也不知是哪一股,莫非是韩林儿那边的?然而这措辞实在太傲慢了,让人看了冒火,林熙仁虽然是中国人,可是在高丽毕竟住了八年,与金精丽具介屎千伊这些人的关系很不错,对高丽便有了感情,此时看到这样的文字,不由得便生起一种“民族自尊心”。

    然后她又想到,高丽确实危险啊,自己对高丽这段时间的历史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红巾军曾经攻入高丽,自己是知道的,甚至攻破了开京,到那时少不得要逃难,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生,但估计也不会很远了,自己为了这一天要早做准备,要做些怎样的准备呢?林熙仁决定,今天要去铜匠那边一下。

    当天回到医馆,将这一张通牒拿给裴善实看了一下,裴善实也很是担忧,叹道:“本来倭寇就很让人胆战心惊,如今红头贼又要来了,我们高丽向来竭诚事大,倘若那边没有事,倒也便罢了,可谁知我们纵然如此用心,元国终究是乱了起来,她们自己的红头贼搞不定,还要窜到我们这里来,有红头贼和倭寇这样不住地来往,高丽不知要变成什么样子了。”

    高丽一向以来的事大主义,作为一个小国,在压力的缝隙之中生存,这是一个虽然没什么风骨,但却很现实的策略,裴善实的这几句感想,让林熙仁也想到更多的内容,要说蒙古人的元国,在历代大陆王朝之中是最为强横的一个,她这几年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高丽王朝的历史,但是看了一些野史,蒙古人特别凶暴,之前的契丹、金王朝,不过是要高丽在国书上表示臣服,也就罢了,贡物也自然是免不了,虽然不是“平等外交”,其实还能接受。

    不过到了蒙古人这里,高丽承认蒙古的正统还不算完,一定要国王“亲朝”,高丽国王去见蒙古大汗,高丽这边当然是不愿意,国王过去蒙古那边,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于是当时的流亡政权便在江华岛左一次右一次地递交投降的国书,大意就是“俺们承认您是正统,请求就不要让高丽王自己过去了”,可是蒙古就是一直不肯答应,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地来攻击,林熙仁便感到,蒙古人简直好像偏执狂一样,不可理喻。

    最后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元宗大王去了蒙古,这才了了,半岛得以平静,林熙仁读到这里,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几十年的战乱啊,一代人的时间就这样过去,虽然不是自己的国家,虽然是一百年前的事,不过看到这些记述,作为新近移民的外国人,林熙仁也很愤愤的,究竟讲不讲道理呢?那么凶恶的人,人家怎么敢过去呢?又怎么敢从江华岛出来,重新回到松都,恢复这座城市呢?一直逼着要高丽王去见蒙古王,要江华岛的人“出陆”,林熙仁设想当时的状况,如果是自己,自己也不敢出去啊!

    蒙古人全不说理,提出来的种种要求,活生生就是躁狂病人的言论,林熙仁以为,那些人实在是很该去看一下精神科,青岛第X附属医院的心理门诊是很好的,快来吧┓′?┏

    然而此时又是另一种情况了,就好像裴善实说的,这么多年来,高丽付出很大的心力,总算是和元国磨合得还算可以,从忠烈王开始,历代高丽王都是蒙古王的女婿,高丽居然算是“驸马之国”,比较的有面子——讲真其实从生殖学来讲,林熙仁以为这样蛮好,高丽王室有一个特点,近亲通婚,看笔记不时就是“这个公主是那个国王的王后/妃子”,比如睿宗的敬和王后,就是宣宗的女儿,虽然因为生长在姥姥家,所以姓李不姓王,但毕竟是血亲,还有贞元王后就是文和王后的女儿,元和王后是延昌宫夫人崔氏的女儿,之后继续与高丽王通婚,除此以外还有宗室的女儿进入宫廷,看到这些记录,林熙仁当时的感觉就是,简直是“德国骨科”。

    不过虽然经历了如此艰难的努力过程,这些年蒙古倒是没什么了,起码没有大的劫难,然而忽然之间,元国本身要崩了,而且红巾军居然要打到高丽来,这就不由得不让人感到一种空虚,好像之前的一切都白做了一样。

    只是此时,林熙仁脑海中翻涌了一番之后,没有继续慨叹下去,而是说:“我们倒是该想一想办法,倘若红头贼真的打来了,要怎样办。”

    金精丽拿过纸来画了一幅地图:“从开京到这里再到那里,应该可以暂避一时。”

    逃难路线啊,不过林熙仁的想法其实也就是这样。

    之后的一段时间,林熙仁和金精丽、千伊每天上门去给元夫人治疗,过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元夫人的头痛症有所减轻,看到这样的情况,三个人都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到这个时候,林熙仁已经可以初步判断,元夫人是慢性焦虑导致的头痛。

    通过与元夫人的漫谈,林熙仁发现,她有很严重的焦虑症,并不是突然为某一件事情所刺激引发的焦虑,而是长期的,慢性的,对于元夫人,眼前的世界总有一种不确定性,有一种她不能清晰指认的惘惘的威胁,这种感觉挥之不去,时间久了,就导致了慢性焦虑,她的头痛就是因为这种精神因素而造成。

    林熙仁与金精丽讨论病情:

    “人的情志实在重要,竟然能引发这样激烈的疾病,起初我还真的以为,是夫人脑子里长了什么不好的东西。”

    比如脑瘤。

    之前分析病因的时候,连曹cao的案例都提起来了,这个病真的难治,林熙仁推测,曹cao应该不是脑部肿瘤,不过长期头痛也很为难,虽然不能致命,但非常痛苦。

    “头痛的强烈程度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度,有时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并不严重,而慢性焦虑症的头痛却表现剧烈难忍。一般而言,剧烈头痛常见于神经痛、偏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中等程度头痛,主要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炎症等;轻度头痛,可见于神经症及某些邻近器官,比如说耳、眼、鼻的病变。”

    林熙仁开始背教科书。

    现代的人总是在批判应试教育,抨击“死记硬背”,可是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