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程双侠传_第七回走梨园方知赵真人恨见晚初识戚石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回走梨园方知赵真人恨见晚初识戚石榴 (第3/6页)

道士误会已深,走到李诚慈面前,伸手请他起身。

    李诚慈愤怒打开玉儿的手,喊道:「恶人,你是杀我师父的仇人了。」

    玉儿一脸冤枉:「道长,你误会了。」

    李诚慈怒喝道:「早知道你是五杂教的人,当年你问道投观,我就该一剑刺Si你了。」

    玉儿按下李诚慈的拳头:「先前玉儿听闻花字门水字门要有动作,跑到下山来劝了多次……」

    刘长庸也道:「道长忘了,几月前曾有一次山门武斗,是无字门的小子丫头擅自所为,玉儿得知,下山告状,我就狠罚了他们,後来他们一直没敢上山再闹。还有道长下山做法那次,大房主说是个绝佳机会,扬言偷占正清观,又是玉儿半夜跑下山告诉我,由我亲自劝说他们时机未到,不应动手,才算平息。正清观这次灭顶之灾全因自身而起,害Si大房的妾,惹怒他,怪不得玉儿,」看了眼玉儿,道:「这孩子有心救你们,却无那力。」

    李诚慈听罢,想起玉儿在教主面前的救命恳言,无恨抹泪,只叹师恩未报,瞥见张诚真,心火窜起,运气挥掌,一番猛击。玉儿跳起,将二人推开。

    张诚真的脸被李诚慈捶了两拳,火辣辣疼,咕哝道:「师父那样的人,你犯得着吗?」

    李诚慈眉头紧锁,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就是生父。你这人面兽心的东西,天理不容,会受到惩罚的。」

    张诚真弑师犯上,理亏得很,连连闪躲。

    玉儿推着李诚慈,朝张诚真使颜sE:「你快走吧。」

    张诚真想,定要先走才好,只怕五杂教的下流之徒使坏,就算他们信守承诺,若与李诚慈等人一同出去,恐他们会寻机报仇,便连个谢字也没说,灰溜溜扭身,两腿飞蹬,顷刻离洞。

    李诚慈对天长叹,眼泪顺着脖子流下,打Sh衣领:「师父,你就这麽走了,你守护的正清观也没了,徒儿对不起你。」

    姐弟见李诚慈这幅光景,感叹张宗yAn就算是道貌岸然之徒,收下李诚慈这样忠心耿直的弟子,也不枉此生。走到李诚慈身边,劝慰一番,转头对玉儿说:「多谢救命之恩。」

    玉儿忙问:「你们要去哪里?」

    莫忆明轻轻摇头。

    李诚慈想到张宗yAn的师弟王蕴清,道:「上次南程法事与王蕴清师叔相会,想来师叔也是个君子善人。这里离寺岱两天的路程,不算太远,贫道打算去寺岱找师叔,看看有没有地方落脚,也将师父和师伯的事……报与他知道,」便又垂泪。

    玉儿直问莫家姐弟:「你俩呢?也随着去了?」

    姐弟犹豫点头。

    「去寺岱,还不如留下来,」玉儿不好意思笑着:「我也好多个伴。」又猜他俩嫌弃五杂教身份卑微,便不再多说。

    莫忆卿张口,却被莫忆明抢了去:「能留下来最好。」莫忆卿心怨五杂教乃坏人群聚之地,杀人无眼,火烧道观,莫忆明不学好,偏往坏人堆儿里扎。

    李诚慈对玉儿道:「他二人可以随你留在此处,只是以後五杂教与正派的江湖恩怨利益纠葛,不要让他们卷进去。」

    玉儿回道:「道长放心,五杂教只图落山,如今已全占,不会再与其他门派有何纠葛。」

    「那就好,」李诚慈对姐弟行礼道:「留在这里不愁吃喝,未尝不是一处落脚好地方。师父虽逝,贫道却不能忘记道义教规,不便与你们一起,需另谋出路。那麽贫道别过各位,如若有缘,後会有期。」

    玉儿挽留一番,被他拒绝。姐弟见此,跪下对李诚慈道:「道长大恩,吾辈永生难忘。」

    李诚慈跌跌撞撞走出洞口,埋身於洞外一片昏暗光影中。

    玉儿见众人散去,黑洞里只剩下几个稀稀落落的人影,如临地府,对姐弟说:「我们快走远些,先给你们安排住处去。」

    「不在这里吗?」莫忆明问。

    「怎会在这里?」玉儿指着角落一个破旧小门,吐舌道:「这里很瘆人,以前是教主审讯犯人的地方,那门後面,听说都是削面剥皮的刑具,你们若是不怕,可以留下来住。」

    姐弟看那角落冷凄Y森,心生恐惧,匆忙出洞,与玉儿顺着落山山後一条隐晦土路朝山上走。莫忆卿想念家中温暖,喃喃道:「下山回家多好。」莫忆明劝道:「我们两手空空回家,真白在落山上走一遭了。留在这里,别管好坏,见识见识,学点江湖东西,也不枉我们来落山晃荡这麽久。」

    1

    玉儿听到莫忆明的话,对他说:「还真让你说对了,五杂教也有好武功。」

    莫忆明不禁笑出声,贴紧玉儿走。莫忆卿坚信学武功没用,只想回家,转头见那洞越来越远,越远越黑,四下一望,空无一人,按下惊恐之气,转身追赶。

    几人在落山土路上m0索,远远见有亮光,加快脚步,走至一处宽敞院落跟前,两扇宽敞红门上面挂着一块灰sE石板匾额,上书「梨园天下」四个蓝字,匾额左右各挂一排明亮灯笼。两侧门柱各守一人,将刀横握,别在身後。

    莫忆卿见门柱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书:颂福唱寿g栏瓦舍众赏千般娇媚。下联书:葬柳埋花蓬牖陋室自怜万种辛酸。

    莫忆卿慢慢念着,腹中戾气腾腾而起,幸好按捺及时,未曾发作。整个人沉浸在无极的伤悲当中。

    玉儿与守门的人搭讪之後拉着姐弟欢快进了大门。这地方b正清观大很多。一座宽敞大院坐落正中,周围零散陈列兵器架子。迎面一张宽阔戏台,上面彩旗飘摇。绕过戏台,前厅後阁,数十间木瓦顶房屋鳞次栉b。院子里也有夹道角门,不知通向哪里。

    莫忆卿无心欣赏,追问玉儿对联的出处。玉儿兴起,将对联和五杂教的缘由将来。二人一听,竟是一段既辛酸又风流的故事。

    「五杂教与正清观果真有份难解难分的姻缘,正与这幅对联所撰之人有关,」玉儿道:「五杂教的创立者是数十年前在正清观修炼的道士,人唤赵真人,一次在南程县城安宅做法途中,见到在g栏瓦舍表演的戏nV被众人侮辱,出手相救。戏nV情动,以身相许。日久天长,二人情脉脉,难分难舍,赵真人瞒过师父,将戏nV藏到正清观,不幸被发现,险被师父打Si。逃出师门後,赵真人与戏nV无处过活,不愿进城,寻到落山背面人迹罕至的隐蔽处,建了间破屋,开了畦菜地,过着与世无争,神仙逍遥的日子。後来二人收留一些不堪凌辱而漂泊四方的娼妓优伶,正是五杂教原始之貌。以後有人慕名而来,五杂教名气越大,yu占整个落山为己用。历任教主均视正清观为自身发源之地,虽极想吞占落山,却没有一个敢碰正清观的。」

    莫忆卿默赞赵真人与nV伶的真情故事,想到刘诚坚与那n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