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招财进我 第122节  (第1/2页)
    留在家里,他们可以做农活,也可以早早地出去赚钱,分担家用。    在不赚钱就等于要花钱的观念下,他们本就很难考出去,不过晚早一两年出去打工,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学历,能找到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所以,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回报率太低了。    蒋俞白看了她一眼:“所以呢?你要给那些家里人钱,让他们去读书?”    陶竹:“不是。”    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是还没真正看到他们的希望小学之前,她也不敢确定她的想法到底是不是对的。    车又无声往前开了一会儿,在土路边上,有个小孩子背着大大的纸篓在路边,满眼憧憬地看着他们的车。    陶竹侧过头看了一眼,蒋俞白明显有皱眉的动作。    他大概是想踩油门的,但是这条路有塌方,不能开得太快,缓缓经过孩子身边时,陶竹按下了车窗。    小男孩就在这时候抓住了机会,跟着他们的车小步跑,边跑边和陶竹说话,声音顺着风声往后:“你们是打工回来的吗?要买点菜吗?都是很好的菜。”    孩子眼睛很干净,让她忽然想到了小时候跟爷爷一起去镇上卖水果的自己。    那时候交通还没这么发达,繁春就像现在大龙乡一样,一穷二白。    如果偶尔碰到看起来穿衣打扮都不错的人,爷爷也会主动去问。    陶竹问道:“怎么卖的?”    她一开口,蒋俞白就踩下了刹车。    小男孩跟着车停下,他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奶奶已经被甩的很远了,可他现在顾不上奶奶,他颠了颠篓子,擦了把因为跑得太快留下来的鼻涕,气喘吁吁地说:“我现在没有秤,如果你要买的话,就15块钱全都给你。”    陶竹瞥了一眼,篓子里的菜还不少。    她同意了这个价格,习惯性的拿出手机想要扫二维码付钱时,手顿了一下。    这个孩子没有手机,没办法用二维码收款。    孩子眼中本来雀跃的光,因为他们拿不出现金而渐渐消失,陶竹的心在那一个瞬间猛的揪了一下。    刚才他们路过了一个银行,在跟蒋俞白确认过后,陶竹问他:“不远的有一个银行,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取吗?”    那束希望的光又重新燃起来了,孩子很想点头,但又难免有些担心。    反复犹豫之下,赚钱的欲/望大过了对陌生人的恐惧,他点了点头,但又怯生生地问道:“那可以带上我的奶奶吗?”    陶竹回头看了一眼蒋俞白,蒋俞白不置可否。    往回开都答应她了,不差多捎带一个人。    这附近是一片空山,山上视野空旷,但陶竹并没有看到其他人,她问:“你奶奶在哪?”    她的文化对孩子来说像是一个肯定,他眼中笑意难掩,说你稍微等一下,我去找我奶奶,我很快就回来,你们稍微等我一下,我真的很快。    他边说边跑,说到后面的时候,声音几乎要被风声盖住。    陶竹对他说好,但是头顶有野鸟飞过,发出尖锐的鸣叫声,她不确定孩子是否有听见。    孩子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陶竹和蒋俞白在车里等着,却很久都没等到孩子和奶奶的身影。    天色渐晚,荒凉静谧的山上回荡着潺潺流水声。    蒋俞白垂眸,瞥了眼后视镜,仍然空空如也。    今天在山下,是他第一次遇到那么小的孩子出来打劫。连带着,对刚才的小孩儿也不怎么信任,他低着头,听不出来情绪:“他确定是去叫奶奶了,不是去叫别人的么?”    “应该……”陶竹仔细想了想刚才那个男孩儿的模样,顿了顿说,“不是吧。”    话音刚落,地平线上,缓缓露出了一颗小小的脑袋。    小男孩正背着他的奶奶,披星戴月,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哥哥jiejie,我们回来了!”变声期,掺杂着稚嫩的男声,在那个瞬间,响彻山谷。    本是常见的轿车,可在他的眼睛里,却像是看见了希望。    奶奶看到他们的第一时间,难免紧张和胆怯,这个样子,很像陶竹曾经第一次到北京的模样。    她不敢叨扰他们,但是她大概走了很久,真的很累了,推辞了两声后就同意了。    奶奶对陶竹说了声谢谢,然后脱了衣服,为了不弄脏车,她把穿在里面的那面垫在车上,自己坐着衣服外头那一面。    在蒋俞白调头回去的时候,陶竹问:“你有在上学吗?”    男生点点头,说:“在上。”    奶奶补充道:“有在上的,国家扶持的,我们这里的孩子读书不要钱,所以我就一直让他多读书,多读书,走出这个地方,就再也不要回来了。”    陶竹还没来得及说话,坐在后排抱着篓子的男生先开了口:“不行,我要回来,奶奶还在这里!”    同样是大龙山长大的孩子,也是天差地别的。    跟蒋俞白对视了一眼,陶竹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    车开回到半山腰的镇上。    天色已晚,银行都关门了,从自动取款机里只有取出来整的一百块。    孩子和奶奶一起凑,也只凑出来四十六块钱的零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