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存有论论证」、「无因之因」-安瑟L,阿奎纳 (第1/1页)
安瑟l又被翻译为安瑟莫Anselm,西元十一中世纪义大利神父,哲学家。 安瑟l被称为经院哲学之父,首先提出「存有论论证」。 1059年,安瑟l进入法国贝克本笃修道院任副院长。 1063年担任院长,1093年成为坎特伯里教区总主教。 1494年被追封为圣徒,1702年被追封为教会圣师。 就理X和信仰而言,安瑟l认为必须先信仰神才能理解神,他说:「我绝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否则我绝不会理解。」《证据》Proslogion第一章。 安瑟l试图诉诸理X的方法来证实上帝的确存在,他在柏拉图的观念论以及圣奥古斯丁对神的理解中找到论述材料。 於是安瑟l在他的着作中《证据》又主张:「你无法想像b神更伟大的东西,所以他就存在。」《证据》第二章。 安瑟l还提到,上帝是一切存有的原因,但祂自身却不以任何其他物为其原因存在,他是「凭自身」而存在。 在他的存在论中,神是最真、善、美的,而那就是存在。 他指出,如果一样「最完美」的东西只存在於想像中,那麽它便不是最完美的。 因此,一样完美的事物应该同时存在於想像与现实当中,而不是只能空想它。 安瑟l的这一论点被法国的僧侣高尼罗以一本《为愚人辩》批评,他写道:「我们或许尽可意想或想像一个实T,但此一实T尽可不全存在。」 高尼罗指的是一样我们能够理解的东西并不是非得等於真实的东西不可。 也就是说心灵上存在的东西不一定非得等同於现实中的存在。 但是高尼罗身为僧侣不可能是无神论者,所以其批评应该只是在挑剔安瑟l存有论的逻辑破绽,并不是否认上帝的存在。 ※笔者结论小笔记:安瑟l认为天主是最伟大的,并且实际存在。 今天要探讨的另一位人物是义大利中13世纪的圣徒圣多玛斯.阿奎纳。 阿奎纳是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 他是自然神学的最早提倡者之一,也是汤玛斯主义的创立者。 阿奎纳保存并且修改了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他的最知名着作是《神学大全》,天主教会认为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6为教会圣师之一。 他被尊称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 他的至理名言是"凡是在理智中的,无不先在感X之中。"《论真理》第二卷第三章 他在他的一部长篇钜作《神学大全》里用短短的一节列出五个论证,这就是企图证明神存在的「五路论证」Fiveways。 1天主是简单的。没有各种组成的部位,例如身T或灵魂,物质或是形式。 2天主是完美、毫无破绽的。天主与其他事物的差异便在於完美无瑕这个特徵上。 3天主是无限的。亦即,天主并没有如其他事物一般有实T上的、智慧上的或是情绪上的限制。但是这个无限与T积或数量上的无限并不相同。 4天主是永远不变的。天主的本质和特徵是无法改变的。 5天主是一致的。天主自己并没有多样的特徵存在。如阿奎纳所说的:「天主存在这段命题必然是真的,其主题和结论皆为如此。」 阿奎纳主张天主是完美而完整的,而且可以以三位一T圣父,圣子,圣神这三个不同的位格解释。 另外,阿奎纳哲学重要的架构之一是有关逻辑类b的理论,阿奎纳将语言的描绘形式归类为:单义、类b、和模棱两可的。 单义的词汇是用以形容两个基本上相同的东西。 类b式用以形容有一些相同、又并非完全相同的东西。 模棱两可的东西则是用以形容两个并不相同的东西,属於逻辑上的谬误。 阿奎纳认为我们只能够透过类b的方法了解天主的存在。 当我们谈论到天主的美德时,我们只能了解那些在人类看来类似於天主美德的事物,但这些并不完全等同於天主真正的美德。 至於标题提到的「无因之因」则是阿奎纳声称所有事物都可以追朔其起因,一连串的因果追朔我们将会追朔到一个最最起源的「无因之因」,也就是所谓的「第一因」。 今天的材料部份来自於书,部份则是来自於维基百科。 以下为笔者结论。 今天笔记研究的两位安瑟l和阿奎纳是教会追封崇敬的圣人。 今日探讨到天主的存在和本质,笔者认为我们现代人简单多了。 也许我们不会像文中的两位圣人一样愿意花一生去在意去研究证明所谓的神究竟只是我们的想像还是实际存在於我们的世界之中。 我也想到科幻电影中人类利用科技创造出类似造物主那样充满智慧会回答你任何问题的一团谜光机器。 那样的话就反过来了,等於我们人类先去研究了神是什麽、然後才创造出类似我们相信的完美的「神」的存在。 今天阿奎纳用五路辩证法告诉我天主的五个完美的原因,那就是天主是「简单」、「完美」、「不变」、「无限」、「一致」的。 老实说今天的笔记途中我大概花费半小时在删除我Gmail里面的垃圾邮件,才发现我的Gmail信箱被塞满了几百封我根本连看都不会去看的垃圾邮件。 如果你要问为什麽我要看Gmail,我会告诉你因为我在确认是否有报社的回应,结果是没有。而且不得不说,那几百封的垃圾邮件真可怕,我删到连手指都酸了。 今天读到的圣人几乎都有引用圣哲先贤的思想,安瑟l是研究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的思想,阿奎纳则是研究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 虽然他们并不像笔记第一篇的哲学先祖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一样,当上哲学家的先锋,并且最後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他被公投过半必须饮下毒萝卜汁Si去。 "以前的人说话得负起责任并且必须付出相对代价。",我是这麽解读的。 另外对於事物的起因笔者在媒T网找到了「人为什麽会肚子饿?」和「花为什麽绽放?」的例子,笔者联想到问太多问题的苏格拉底的下场,那就是你会得到一杯胡萝卜汁,有毒的,喝了会Si。 当然追究现实中的小问题的起因应该不至於让我们得到一杯有毒的胡萝卜汁当作奖励。 明天要研究的是书本上写的入世的思想家马基维利,今天的笔记终於结束了,明天见,再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