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头秃了吗(二更) (第1/2页)
郝mama耐心地回答女儿:“菜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相反,价格升降的幅度有点大。比如七月份是南瓜藤数量多的好时候,一块钱就能做一大碗炝拌南瓜藤。” 郝mama以前不知道南瓜藤能吃,也不知道买回来怎么做。暑假的时候听邻居说起,就把南瓜藤用芝麻、香油、干辣椒、蒜等炝拌起来,深受一家四口的欢迎。 郝思齐惊讶道:“一块钱做一大碗,莫非那个碗是——我们家那个,碗口比我姐的头还大上许多的玻璃碗?” 郝不阿狠狠地瞪了一眼弟弟,怎么说话呢。 郝思齐讪讪一笑。 郝mama假装没发现姐弟二人的眉眼官司,“嗯”了一声。 郝不阿这下不说话了。 想了想,她觉得生活好艰难。 郝mama一眼便看穿女儿在想什么,不着痕迹地安慰她道:“现在日子不都是越过越好了吗?” “比如你大舅舅,以前家里多穷啊,孩子都养不起。二十年前,你大表哥上大学的期间的生活费还是我和你姨帮忙凑的。但是,你大舅舅家前两年不也盖了新房子?” “听说是县长决定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从外地请了一批专家回来,帮助你大舅舅他们村开发木耳之类的产业。” “他们县长前段时间还在直播带货呢!你大舅舅专门在直播平台捧场,给县长刷了个666。” 郝不阿:大舅舅真会玩。 郝思齐:大舅舅比他还皮。 …… 郝mama买了一条鲈鱼,准备给孩子们做清蒸鲈鱼来补补脑。 接下来,郝mama又陆陆续续地买了西红柿、生菜、豆角等富含维生素的菜。 郝mama经常在这个菜市场买菜,早就跟卖菜的老奶奶相熟了。挑选西红柿的时候,老奶奶环顾了一圈四周,压低声音对郝mama说:“你们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手机支付,搞得小偷不高兴了,那脸色,啧啧,难看得很。” 离开卖西红柿的摊子后,郝不阿疑惑地问:“mama,刚才那位老奶奶怎么知道小偷脸色不好看?” 郝mama笑道:“小偷经常在菜市场晃悠,久而久之,他们便能认出来了。” 郝思齐、郝不阿:“……” 离开菜市场,回到家的路上,三人看见一个老奶奶在小广场上背着背篼卖菜。 天气有些炎热,她弯着腰,满头的汗水。 郝mama动了恻隐之心,走上前问道:“苦瓜怎么卖的?” “一块钱一斤。”老奶奶用方言回答。 郝mama当即拿着袋子,往里装苦瓜。 老奶奶想起了什么,迅速开口:“我不收微信和支付宝。” 郝mama了然。 现在,有很多人都习惯用微信和支付宝转账。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电子支付方式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接触。 不说一些大城市,就说他们这个三线小城市的市区,超市可以自助结账,即自己通过机器扫条形码来结账;大部分摆夜市摊子的人都有转账二维码;很多卖菜的小摊贩也有二维码。 但无法回避的是,一部分老年群体并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方式。 她曾经亲眼见到,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在买黄瓜时,小声骂卖菜的农民:“支付宝都没有,你出来卖什么菜?现在谁还用现金啊?” 这时,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女士来了。她不怎么笑,头发盘在脑后,身上穿着一条花纹繁复的裙子,脚上蹬着一双高跟鞋,看起来端装优雅。 “苦瓜怎么卖的?”这位女士同样问道。 “一块钱一斤。”老奶奶同样用方言回答。 郝mama已经装好了苦瓜,把手里的袋子递给老奶奶称重,等待报价。 “五块七。”老奶奶笑着把一杆秤放下,准备收钱。 郝mama从裤兜里掏出早就带上的现金。 气质颇好的中年女士也动作迅速选好了四根苦瓜,把袋子递给老奶奶。 老奶奶一边用布满老茧的手给郝mama找零,一边对中年女士说:“我背篼里还剩最后一根苦瓜了,要不也卖给你算了,你多给一毛钱就行。” “不用了。”女士皱皱眉,拒绝了。 待老奶奶给郝mama找零,一家三口准备转身离开时,他们惊讶地看见?—— 那位手上带着名表的中年女士,把老奶奶找零的几毛钱揣进口袋后,转身走了几步,却又突然回过头来,指着最后一根苦瓜对老奶奶说: “要不你干脆把这跟苦瓜送我好了,就一毛钱而已。” 当场愣在原地的一家三口:“!!” 不是吧、不是吧? 这位女士穿得这么体面一人,没想到竟然会有这种saocao作。 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老奶奶动作迅速地把最后一根苦瓜塞进郝mama的袋子里,迷茫地抬起头:“啊?我刚才称错秤了,已经没有苦瓜了。” 中年女士“哦”了一声,走开了。 当场石化的一家三口:“!!!” 别问。 问就是,已经被老奶奶奥斯卡般的演技折服了。 看来,高手在民间,影后也在民间。 老奶奶对着中年女士的背影,不屑地“呸”了一声,嘴里念念有词:“我哪怕背回去自己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