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_全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文 (第1/1页)

    回忆

    民国68年,当时南台湾还有着泾渭分明的四季,而9月28日就落在夏秋初交的凤凰花丛中。回忆的起源就在今天。

    有记忆以来,上学从来就不是我的人生选项之一。去幼稚园的路上有根电线杆已经被我标记了,幼稚园的後围墙也被我翻过了无数次。後来我的幼稚园记忆里只剩电线杆跟围墙,外加点心跟秋千。

    上了小学,学会的珍惜光Y。每天ㄧ觉不睡到排队的同学们从我家下面经过是绝不愿意醒,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追赶跑跳碰。还好是男孩子,不需要太过讲究。醒来後将漱口杯装满水,牙膏也不知道有没有挤上,反正放到嘴巴里还是会不见了。再来就是以脸就毛巾,开始运动脖子,上下左右各4拍,结束。衣服是前一天就穿好了,稍微拉一拉、塞一塞就是一付玉树临风的鸟样了。昨天的布鞋必须小心一点,否则刷洗布鞋是很累人的。

    小学老师的声音b较低沉,应该是年纪b较大吧,我猜。说实在的,我b较喜欢上小学,因为坐隔壁的nV生好像b较漂亮,而且至少每一年都会换一个。虽然桌子中间都会有一条线,甚至功力深的都可以刻出一条楚河汉界,不过我们总是把她们当作是yu拒还迎的小nV儿家风情。

    书读不好不过T育还可以,尤其是跑步。教室离C场越来越远了,可是下课时间却没有相对的增加,只好用身T来换取这短暂的快乐。小时候不小心代表学校去参加赛跑b赛可完全是下课十分钟锻链出来的成果,如今想想好像被学校给Y了一道。

    在还是一试定生Si的朝代里成绩就是一切,包含老师关Ai的眼神,有时我都会误以为她们才是老师的小孩。不过我们班上还真不少是老师的小孩,从小我就见证的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及遗传基因工程学的伟大。所以我从小就学会放下执着,从不与她们争前几名。

    小学只有中餐没有点心,所以我每天只能吃着走味的粗茶淡饭。偶尔会感受的无意间飘过的目光,其中还带着一丝丝的酸甜苦辣,也许是从其他同学的便当中不小心沾到的吧!後来,拜营养午餐的德政,这GU五味杂陈的空气才慢慢在教室里消失了。那一年我小学3年级,全台湾第一批营养午餐的受益者,距今40年了。

    有饭吃总要有人抬饭、洗餐盘。每天可以提前几分钟下课对我们这种不喜欢念书的小孩无疑是一大福利,尤其是中午洗餐盘不用睡午觉的30分钟更是天大的恩赐。打饭的同学将汤勺举高高好像在宣示今天谁才是老大,眼角喵过老师一眼就开始他今天的为民服务。他与其他同学间的恩怨情仇可以从餐盘中一目了然。洗餐盘的地方总是要远离教室,因为中午吃完饭後那里就变成杀戮战场。刀枪剑戟互相砍劈的金属声加上偶而传出的鬼叫声,中间还夹了几声Hui言Hui语:Si鬼,你把老娘弄Sh了啦,你要负责…?总要在下午第一堂课前才鸣金息鼓,匆匆收兵。可是欢乐的日子总是不长久,一年後一种叫作洗碗机的怪兽将洗碗槽给取代了,连带我们也失业了。这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失业,小学4年级。

    5年级的春天我们终於变成高年级生了,幻想着即将顶天的日子已然不远,心中还真有几分得意。现在学校中,老的忙升国中而小的还在懵懂无知,所以我们就勉为其难的肩负起光耀母校的重责大任。

    在台南有一间不是庙的庙,叫孔庙。里面住着一位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老人家,叫孔子。而每年的9月28日就是他老人家的寿诞,当然可以放假一天我们也是与有荣焉,毕竟一样都是读书人嘛。每年都有祭孔,但我们每年都不知道,一是时间太早,早上5点就要开始了。二是时候未到,还不需麻烦他老人家。

    刚好今年的祭孔佾舞就轮到我们学校了。不过僧多粥少怎麽可能轮到我们这种寻常百家呢?不知是祖宗保佑还是最近有扶老太太过马路,y是让我蒙到一个名额,哈哈哈!

    要参加祭孔突然觉得自己必须长大一点了,心情有点沉重,不过听说下午可以不用上课还有包子吃,委屈一下好了。

    一个月的时间,每隔一天的下午就要去孔庙殿前跳广场舞佾舞。手里拿者2枝竹筒,努力的搔首弄姿。一边用心记着舞步,一边幻想着如果当天突槌怎麽办,整个心纠结啊!练习完发包子,一人2颗,还热热的。大口咬下的一瞬间,汤汁漫溢冲刺着味蕾神经,深x1一口气再呼出,唉~这包子真了很烫。

    时间越来越近了,包子再也压抑不了内心的悸动。今天终於发了长袍马褂跟羽、龠,不过没有鞋子,必须要自己买黑皮鞋还要理很短很短的头发。还好有父母亲的栽培才让我走到这一步,我首先要感谢是他们二老。

    68年的台南清街道晨总有着ㄧGU散不去的人情屎味,看着水肥车穿梭在无人的街道才意识到天还没亮。有史以来第一次自己醒来,还是急急忙忙的打点一下。稍微梳ㄧ下3寸不到的小平头,用手抹平那丝绸般的长袍马褂,袜子好像也有熨过,最後怀着朝圣的心将鞋盒打开,恭敬的取出皮鞋,小心的吹开鞋面上的灰尘然後再小心翼翼的穿上他。当一切准备妥善,我却将虔诚的心遗落在家里了,脚下踩着轻漫的脚步出发了。

    仪式在武庙举行,原来在祭孔的同时也有祭武圣。小小的庙埕摆放着三只完整的猪、牛、羊,身上彩衣,嘴里衔珠橘子,备感尊荣。大人们一样穿着长袍马褂只是多了一顶帽子,b我们更像古代的殭屍,不知道他们需不需要替平头呢?我这样想着。佾生三十余人成六六方阵,拜发育不良所赐,我占了前2右边的中间位置。心中已将佾舞再三的演练了无数次,这可能是我这一辈子唯一一次上电视的机会了,拼了,为了家族的荣耀。

    思绪流转间,仪式继续进行着。身T随着锺、鼓鸣乐翩翩律动着,眼角还不时飘向台上的老师,ㄧ直到钟鼓习、佾舞止的时候我才真正放下心中的大石头,还好老师都没有跳错。接下来便看到围观的群众热情的向我们蜂拥而来,但目标却是躺在那里咬橘子的献礼,中国人崇信拔智慧毛可以长智慧,因为自视佾生身分其实是太矮了所以无法冲杀入人群中拔毛。兵荒马乱中忽的ㄧ扁担扫来,我造型过的头毛就挨的那麽一棍。为了对我表示歉意工作人员还要破例让我直接去拔智慧毛,可是当下我居然一口气的拒绝了,竟如此轻率的将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增加属X的机会给放弃掉了,时隔多年犹时时悔恨在梦中。

    五年级的光环就在这次祭武圣大典後褪去了,六年级的时光也在毕业纪念册的传递中渐渐远去。空白的纸页用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勿忘我…等朴实无华且意象深远的祝福给填满了。

    记忆中的国小生活只剩下毕业旅行了,那是一个下着细雨的台北西门町,传说中的首都。横跨在铁轨上的高架桥被霓虹灯给抹个七荤八素的。旁边二楼的商家前廊居然变成一条热闹的街道。老师的叮咛早就化成橱窗里一样样新奇的商品。手里还拿着台北的地图,在雨後的街头略显洒脱。龙山寺的香火跟咱们台南的天后g0ng一样袅绕,可是旁边的华西街却是传说中的禁区。三天两夜後我们了却的一桩心愿,我们曾经去过台北了。幻想着多年後可以跟儿孙们吹嘘一番,嘴角不由的往上了。

    民国69年五月的蝉鸣有点沉,凤凰花却开的异常的繁盛。去年来过的礼堂今年有些不一样。高高的讲台变得更近了些,彷佛台上长官的口水会喷到我们。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点兴奋却又很伤感,好像一口气喝了一瓶冰过的可乐,胀的难受却又无b的舒坦。

    道过珍重,彼此西东。故事在这里打住,算是一个交代。未来的我会再想起这一段岁月,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慢慢回味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