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儿童节番外 (第2/3页)
开礼物后惊喜的笑脸。然后在一个个黯然神伤的儿童节后,成长为一个可悲的大人。 就像我一样。 安以卿停下了脚步,低头看着自己的meimei。 她还在目不转睛地盯着李果的新玩具。 第一眼会让你看见新的事物,第二眼会让你意识到不同之处。当你看到第三眼、第四眼,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没有人去爱。 于是他在安以瑶准备看第四眼的时候叫住了她,用自己身上仅有的钱给她买了个廉价的玩具。 很廉价,如果是李果,收到后肯定早就哭闹着耍脾气,但他的meimei却很珍惜。 真是可怜到好笑。 他看着meimei的兴高采烈,在心中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但从那天开始,他每年都会给安以瑶过儿童节。 【三】 一开始给她过儿童节可能是看她可怜,但在不知不觉中,他自己倒喜欢上了儿童节。 儿童节是小孩子玩闹的理由,对大人来说却是一年限定一天的美好梦境。仿佛在这一天,谁都能短暂当几分钟无忧无虑的小孩。虽然实现的形式是一半来自于自欺欺人,另一半依赖于钱包里掏出的钞票。 但这一天总会给安以卿一种错觉,特别是在家里只剩他们俩相依为命后,这种错觉越发明显起来。 每一个陪meimei尽情玩耍的儿童节,都让他产生他们的人生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快乐、有爱、充满着童趣和无忧无虑的错觉。 没有债主、没有贫穷、没有讨人厌的父母,也没有一切压力和痛苦,有的只是尽情享乐的他们两个。 为了这样的错觉,他每年都心甘情愿奢侈一把带meimei到处去玩,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遗憾的是他的meimei总是很懂事,她害怕自己的任性会加重哥哥的负担,稍微贵点东西就让她吓得疯狂摇头表示自己不想要,却不知道这种浪费恰好是自家哥哥的求之不得。 在到家之前,他就已经听说今天自家meimei和王正义的事。听了之后,他先是被meimei孩子气的行为逗得直笑,虽然笑起来后扯到的伤口让他疼得直抽气,但他还是很快乐。然后就是失望于meimei马上就不能过儿童节了。 上了初中的孩子是不过儿童节的,更何况他家meimei还是宁可在家吃泡面,也不愿意出去花钱过节的乖宝宝,而一向要强的他又不可能让安以瑶看出想过节的人其实是他。 也许今年的儿童节还是能过的? 回家前他这么安慰自己,然后就看见自家meimei坐在电视前气呼呼的样子。 安以瑶一听见推门声,立刻就向门口窜去。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向自家哥哥抱怨王正义今天是如何小看她这个初中生,这么做的目的单纯是为了向自家哥哥显摆自己已经是个不需要过儿童节的大人,然后她就透过微弱的灯光看见哥哥脸上的伤。 她瞬间愣在了原地。 虽然有时安以卿也会带伤回家,可她平时睡得都比较早,一夜时间足够让他隐藏起自己的伤疤。偶尔几个比较严重的,也会被他找理由敷衍过去。但现在他脸上这明显的巴掌印和唇角的淤青,哪怕是她这个小孩子也能一眼看出他不久前刚被人扇过。 为什么会这样... 她不再愤怒,也不再洋洋得意于可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在看见这几个巴掌印的瞬间她就明白,只要自己还是那个哥哥强迫自己站街就为了能养活她的小鬼,一切都没有改变。 “真的不想要过儿童节吗?” 安以卿不知道自家meimei在想什么,他正尽己所能想着什么都引起她的兴趣。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想要什么? 去游乐场玩?零花钱?漂亮的裙子?还是最时髦的玩具? 他想不出来,印象里很少有什么物品能勾起meimei的兴趣。 “你想要什么哥哥都可以给你买的。” 他试图蹲下来用平时的视线和meimei讲话,然后就发现到现在的meimei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个子勉强到自己腰间的小女孩。 她好像...的确长大了不少? 看来明年真的不能给她过儿童节了。 安以卿有些遗憾地想到。 为什么要长大呢,长大有什么好的? 长大后她就要离开家去外面住,还可能和一个来历不明的家伙结婚,不再像现在一样天天粘着他、爱着他。一想到这些,安以卿就希望她一辈子都是能过儿童节的小孩。 他在努力劝她,用各种小孩子都会心动的儿童节专属福利引诱着她心动,却不知道她表面听着,脑海中想的却是他的伤口。 这种情况下她怎么好意思兴高采烈去玩? 安以瑶委屈地想着。 可是哥哥苦口婆心一句句的劝说,又让她不舍得拒绝。 最终她如他所愿的那样,答应了下来。 十三岁的儿童节留在她记忆里的是哥哥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口,而他记住的却是那天他们在游乐园里玩了一整天,吃了儿童套餐,还买了很多东西。 至于伤口吗? 那都是无所谓的小事。 伤口总会好的,但是快乐却是错过一次就少一次的稀罕物,他能做到的仅仅只是珍惜而已。 【四】 “今天竟然是儿童节!?” 为了赶新项目,连续加班三天的她临近睡觉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儿童节。 “那又怎么样?” 早就躺在床上看书的安以卿听了这话后头都不抬,继续看手上那本拳头厚的英文。 自从俩人决定搬去英国,他就一直在学英文。 虽然上学时他英语成绩不错,但这么多年没机会接触,当年学得又是典型的哑巴英语,直到俩人搬来英国,他也没有中断学习。另一方面是他准备在国外重新开始学业。 1 “你又不过儿童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