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1/2页)
贺兰聿不再来访后,贺云庚终于有了时间去研究那架多宝阁。 那多宝阁无法推开,似与墙嵌在一处。格架本身初看似是一体,其实中轴隔板却有一道难以察觉的缝隙,原是左右两扇拼成。而中轴不似其他隔板由整块梨木隔开,而是中间透空,只余前侧与背面两道竖杆,前侧这道,刚好一手可握。 若有活门板,墙上不可能毫无痕迹。门有左右,这中轴竖杆,或许就遮挡了其中一道接缝。只是,门的另一侧缝呢? 多宝阁靠近房间一角,左侧墙面上挂有劲草长幅,右侧则靠近墙角,两墙交角处投下阴影,室内本就不亮,更难以辨别。 先试再说,贺云庚这么想着,伸手先拉竖杆左侧,多宝阁纹丝未动。 贺云庚稳了稳心神,又去拉竖杆右侧,这次,果然觉出一丝松动。只是他如今气力不继,几番较劲,终于拉开了这扇暗门。 墙体旋转,只留出一人通行的间隙,贺云庚略一踯躅,还是走了进去。 这间密室之中的密室并不大,除开书架杂物与一张极窄的小桌,仅容两三人落脚。贺云庚环顾四周,这里放置的,多是些纸张本册,再是几个大小不一的木箱,散落在密室各处,角落里还有个布老虎。物件大多都积了灰,显是许久无人造访。 而桌上散落的几封书信,却没落什么灰尘。贺云庚随手拣了一封,就着室外投进的光亮读起来。 “心桐爱鉴, 自违芳仪,倏经旬日。…… 方知前修累劫,今得缘会……愿结鸳盟…… …… 奕亲笔” 心桐……是姚心桐?单名一个“奕”字的,却不知是何人。 贺云庚带着疑惑,又读了其余几封信件。内容上,无非是此人与姚心桐相识后,表明心意,尽诉情肠,偶有恳切道歉之语,不知是犯了什么过错。 原来,那个姚姨娘与人有旧……不过,姚心桐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太好,或许,便有这样的缘由…… 书架上林林总总,排列着各样书册。贺云庚的指尖一一拂过书脊,有的还算规整,有的却颇为残破,有的仅微微泛黄,有的却染了污渍……他抽出一本似是被拆了再重新装订过的册子,只有寥寥数页,翻开,赫然是一份宗谱。 宗谱上名字不多,每代各分两支,一支有姓名与婚配,另一支则只有姓名,名字边额外画了个标记。贺云庚在心里逐一默念:贺兰淳,贺柏,贺由海,贺庭,贺云庚……除了他自己,其他名字都在贺家祠堂牌位上,尤其前三位,他从小到大,敬过不知多少柱香。 有标记的那一支,则是贺兰昭,贺兰辰,贺兰奕,贺兰聿……除了自己的弟弟,贺云庚还是第一次看见另外三个名字……明明,他曾经看过贺家弟子及仆从的名录…… 不过,若贺兰聿本应是他的影卫,或许,其他三人也是……而另一个问题是,贺家自贺兰淳始,为什么却是从贺柏一代起,才循影卫之例呢? 贺云庚反复默念着这几个名字,忽然皱眉:“贺兰奕……” 他方才就看见过这个“奕”字……莫非,当年与姚心桐通信谈情的就是他?此人……是父亲的影卫吗?为何自己从未见过他呢?然而父亲已逝,他也无法寻得答案…… 贺云庚将宗谱放回原处,又随意抽出一本册子,翻开数页,似是一本日志。笔迹也十分眼熟,对了,是石师傅…… 石师傅生前是贺家的医师,还有个单传弟子,姓丘。贺云庚曾与贺兰聿一道,去他那里学过一些伤药针灸知识,也看过石师傅自己手写的一本《本草要方》。两年前,石师傅去世,那个弟子,听说也就此回老家去了。 “辛卯年四月十八,聿年已十四,身长近兄,今仅削颧骨四厘。” “辛卯年四月廿二,聿发热三日,少汗,夜多呓语,改却郁方以除热。” “辛卯年四月廿七,聿热症偶有反复,饮食同常,连日外用生肌散并云石粉,疮愈,无瘢。” …… 贺云庚一字一句读过,心渐渐沉了下去,一股寒意漫上脊背。他起初还仔细读完整页,后来越翻越急,又探手去架子上拿旁边几册书志。 “丁亥年九月初五,聿十岁,面目颇似其兄,种凭心蛊子蛊。云庚年十二,种母蛊。” “丁亥年九月初八,又三日,兄弟脉象皆稳,饮食嬉戏如常。” …… “癸己年十月廿六,聿年十六,与兄并立,如对镜中,止削地阁骨二厘。” …… 书册自手中落下时,贺云庚才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从丁亥年,到辛卯年,再到癸己年,正是贺兰聿自十岁至十六岁时。 贺云庚从不记得什么蛊虫,但是少时的回忆中,贺兰聿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