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后悔吗 (第2/2页)
一袭白衣,白衣上沾染的点墨晕开来,像是作画时执笔随意抖在宣纸上落下的点点墨梅,素净的衣裳配上许多精致繁复的配饰,只站在那便是再肆意不过的少年郎。 宋玦被簇拥着执笔作诗,写下的第一个字便叫这群十三四岁的少年人看不懂。 这天底下所有人习字起初习的应当都是正楷,宋玦却嫌楷书太过端庄,行草倒是飘逸,但都不如狂草肆意潇洒,于是乎习了几年正楷便开始写狂草了,这可把崔先生气得不轻。 记得那时崔先生说什么?说正楷铁钩银画,行楷纸落云烟,行草笔走龙蛇…… 大体的意思是说无论哪一种写得好了都是极好的,但到底是拗不过宋玦便随他去了,至于宋玦的狂草,大抵是“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的意境。 隔着纸笼的灯光映着宋玦的模样,举止间更是说不出的肆意,许是文思泉涌,当即便写下了十余字。 只是不知听见了楼下的什么动静,宋玦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随手将笔一扔,沾了墨的笔被扔在宋玦方才题诗的那张宣纸上,其中的一字已悄然被晕开的墨色浸染看不真切。 宋玦挤开人群跑到了栏杆前,向下一望干脆跨过栏杆纵身一跃,跃进了街市熙攘的人群中间。 这楼下的动静原是平南候府的二公子强抢了赴京赶考的书生,而二公子柳致欺男霸女无人管,偏生是谁人作了一首“反诗”便人头落地。 宋玦瞧见了,自是看不惯,二人的父亲都是侯爷,宋玦更是世子的身份,不是仗势欺人么?宋玦那一副你不放人我便要同你闹下去的架势。 最后自然是对方妥协,柳致看似大发慈悲地放人却用那色眯眯的眼神瞧着宋玦还说上一些意味不明的话语,宋玦不悦地蹙眉将要发作,柳致却是识趣地跑开了。 楼上几人赶了下来全程围观了方才的场面并不言语,事毕才好似站在宋玦身边似的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谏着宋玦: “你怎么遇见什么事都要管一管?” “天底下受苦受难的人多了,难道你都要去救上一救吗?” “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多容易得罪人?为了一个一贫如洗的书生去得罪平南候府的二公子。” …… 你一言我一语,说的不过是宋玦这个人太过狂妄肆意、太过少年意气、太……蠢。 那书生得救本欲向宋玦道谢,却因为众人的言语露出了尴尬之色,只躬身一拜便转身离去,虽着布衣,但也有他的气节。 宋玦只站着并不言语,后来许是听得烦了才说了一句:“风起于青萍之末,救他们怎知不是救自己? 举手之劳而已。” 如此宋玦便是得罪了柳致,只是后来落到此人手中一段时日并非因为此事,柳致此人色欲熏心、锱铢必较,宋玦既有这番容色,二人在长安城中的名声更是一个天一个地,他是嫉妒得疯了,对宋玦那是又爱又恨。 柳致发疯的时候,总是喜欢扯着宋玦的头发问:当年救下那个书生的事你后不后悔,因为你救了他,所以如今你便来替他了。 柳致想要宋玦后悔,那便更不能后悔了,明明肯弯一弯腰说些好话便能过得好些,可宋玦的那根脊梁即便是断了也弯不下来,纵使已经疼得说不出话来了,还要坚定地说着不后悔。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旧时宋玦的玩伴如今也成了柳致的好友,温瑜给他们让出一条路来等他们离去了才复迈开了步子。 宁折不弯的是宋玦,后来棱角被磨平也就成了温瑜,卑躬屈膝逢迎讨好的事他都会做。 可若问温瑜一句后悔吗?犹是不悔。 他只是有些羡慕宋玦而已,羡慕宋玦所有的而自己没有的一切。 “义母,您是主子的人,其实不必避着那些个世家子弟的。 若他们招惹了您,那倒霉的是他们。”周礼扛着草把子走在路上像是拿着什么武器一般,趾高气昂。 温瑜忍俊不禁,周彧的这些个义子倒是有点意思,那除了西厂谁敢惹东厂的人啊。 午后的日头晒在身上有些过于暖和了,温瑜也不回答,只是说着:“快些走罢,我饿了,该回家吃饭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