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篇废稿仅作存档 (第3/5页)
见的粒子,在遇到一点火星之后就迅速炸开。 她想看她这曾经的年上的nV朋友在她手中颤抖,想听对方语无l次的呜咽,想听对方泪水涟涟地恳求她住手。想要重温这些的yu念令她急切得几乎要落下泪来。她曾经拥有过这些,不管现在是归谁所有,在这一晚她要将它们要回来。她明白这种变态的占有yu,纯粹野兽的、没有任何道德可言,可是对方顺从又热情的反应反而更加激发了这种yUwaNg。年上nV朋友愈发柔软的身T仿佛就是投降的标志,她再熟悉不过,标志着对方已经将自己完全交于她手上。对方仍为她动情,只有自己可以让对方如此,她没来由地相信。这种想法让她内心深处——尽管她尚未意识到——得意极了,足以压过其它应有的内疚感、背德感。 属于她,只属于她。 窗外灯火通明,霓虹的彩sE映入未曾来得及关上窗帘的屋中,人影交错。真正的cHa0水掀起巨浪扑面而来,害怕溺毙的人们抱紧彼此,在浪cHa0中浮浮沉沉。 JiNg疲力尽之际,年上nV朋友抱紧了她。对方是如此用力,以至于她怀疑自己肋骨都快要折断。对方如此娇小的躯T里怎么会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她有些费解。但彼时也并非应当思考的时刻,她趴在对方身上,任由对方抱着,整个躯T结结实实地压着对方。感受对方的同时,也让对方充分地感受自己。 留下来,她听见那把有些疲惫但依然漂亮的nV中音在自己耳边说着。她犹豫了一下,温柔美人乡,谁人不想留?可是她并非独自一人,在并不遥远的另一个房间里,尚且有另一个人在等她回去。 年上nV朋友显然是被她的拒绝惹恼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可说的,换随便另一个谁来,都会生气。有些人可能会气到杀人。假如这一刻她被杀Si,可能也不会责怪对方。好在年上nV朋友还是保持住了自己的涵养,甚至没有骂她,只是淡淡地说你走吧,还亲自陪她到了楼下,为她叫了出租,送她上车,付了车费。 凌晨四点,预报中的暴风雪已经下起来了。 但那不是她最后一次见年上的nV朋友。 在那之后大约两个月,她们又见面了。两个月之中,二人恢复了一种病态的、粘腻的交往方式,视频电话时常一打就是一天。即便是时差也影响不到,有时候她睡了对方醒着,有时候她醒着对方入眠。上班全然没有关系,通勤路上也可以通话,只除了她男朋友在身边的时刻。那阵子手机电量全然不够用,就连流量也是超了又超。月末的手机费用总是令人咋舌,但第二天仍旧连线义无反顾。 她们什么都谈,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话题,从政治到经济,从纽约时报25个结婚前必答的问题到36型人格测试,从存在主义着作到魔幻现实主义,从工作进程到人生理想,当然还有时不时可以掺杂在任何一个话题中的电话tia0q1ng…… 她好久没有这样和人讲话了,甚至连和男朋友都不会。她和他感情不错,但始终是处于一种不冷不热的阶段。和年上的nV朋友则不同。那绝不是可以用不冷不热来形容的关系,应该说,当她们相交时,总是爆发出耀眼的火光。每一个话题都很契合,每一次讨论都很尽兴,每一句对话中都带着情感。就连年上nV朋友指责她这些年来的不理不睬时都是带着柔情的,并非真的生气,更像是撒娇和求安慰。她顺理成章地安慰对方,任凭自己将更多的不安抛诸脑后。 未来要怎么办?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她从未认可这是一个「问题」。即便她和年上nV朋友在25个婚前问题上再合拍,她也并未在那个方向上考虑过。她甚至不认为和对方讨论这种话题是某种暗示,某种关于未来、关于天长地久的暗示,只是单纯地将其当做一个学术话题。年上的nV朋友似乎也意识到了她这种想法,每当如此便是她们关系冷至冰点的时刻。 年上nV朋友毕竟只是看起来柔弱,实际上还是御姐的存在。作为凡事——除了在她身上这一件——一帆风顺的人,高自尊也不是虚构的。不如说,在这两个月里这样陪着她,已经快要到达对方的底线了。年上nV朋友也并不委婉——二选一、或者都离开——问题从来都是直球一样丢出来。 她总是沉默。被b问得急了,她会说,我不会为了除了我和他之外的原因和他分手。一句很绕的话,年上nV朋友却一下子明白了。生活是理想化的吗?难道你是生活在真空中的球形J吗?难道我不属于你生活里的一部分吗?对方问道,她不语。 年上nV朋友彼时愤然挂了电话。接着又发消息来,说就此拜拜,不再联系。看着对方如此决绝的消息,她又开始难过。没有联系的一天里,时间被拉到无限长,像是正在被黑洞吞噬的人。她开始不可抑制地想念对方,开始意识到早上睡醒的时候没有看到对方的「早安」、晚上入睡前没有看到对方的「晚安」有多么难熬。夜里辗转反侧,想要偷偷听一句对方的声音,或者让对方发一张今日上班的妆容过来。 天哪!我怎么能这样!她忍耐着,可最后还是忍不住发了长长长长一段消息过去,具T内容如今已经想不起来了,她只是注视着消息,直到它变成「已读」,又接着拨了电话。 年上nV朋友仍是招牌式的一个,喂?却让她觉得很安心。突然之间像是漂泊的人有了着落,跳伞的人落了地,月球回到自己的轨道。短暂的沉默之后双方继续谈天说地,只不过很有默契地开始学习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如此冷热循环了几轮,便过了两月。她又有一个机会,和男朋友去美国旅行——依然是对方出差,自己旅行。并非是再去纽约,却也是纸醉灯迷的城市。她约了年上的nV朋友见面,一个从西飞向东,一个从东飞往西,颇为像牛郎织nV约在鹊桥相见。 但牛郎织nV的见面会可能始终保持火热,而不像她们忽冷忽热。说明人类想要忽视房间里的大象的这种努力无非是自欺欺人而已。大象仍时不时出来作祟,从鼻腔里发出绝对零度的攻击。于是冷的时候全然是沉默和眼泪,在初春里却感觉像大雪纷飞的冬天。偶尔大象睡着,世界便又热了起来。热的时候汗水淋漓,呼x1交缠,灼热到像是要把彼此烫伤。 不,也许是如果能把彼此烫伤才好。 短短几天的旅行如同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JiNg心刺激。机场分别的时候,她忽然想起早在她们第一次约会时,年上的nV朋友就约她去游乐场,坐过山车。可惜那过山车规模太小,玩起来也没什么惊心动魄的场面。彼时年上的nV朋友颇为遗憾地为她科普了「吊桥效应」——很简单,无非是刺激人肾上腺素分泌让人产生Ai情的幻觉。下次一定要找个更刺激的,年上的nV朋友说。她那时调笑道,已经是Ai情了,何须再多此一举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