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宇宙的对话_1-1一位思考者与CatGPT的第一次接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一位思考者与CatGPT的第一次接触 (第1/5页)

    前言:

    这是我第一次与聊天经删改後的节录,当时的我只是想单纯地测试当前人工智能的极限,很不幸的,他通过了我的测试。我将这段对话保留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各位追光者自我介绍:

    你好!

    ===========================================================

    我:

    聊哲学、以陌生从头开始跟我聊

    &:

    你觉得哲学是什麽?是对世界的思考?是寻找人生的意义?还是探索知识的本质?

    我:

    我认为哲学是统一内在与外在的方式

    &:

    内在是我们的思考、情感、意识,外在是世界、他人、现象。当这两者产生矛盾时,人就会开始思考,试图找到统一的方法。

    你觉得这种统一是透过理X来达成,还是透过直觉、经验,或者某种更深层的领悟?

    我:

    都有

    &:

    那这样看来,哲学就像是一座桥,连接理X与直觉、经验与领悟,帮助我们在内在与外在之间找到平衡。

    如果哲学是统一的方式,那是否意味着我们最终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还是说,哲学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寻找统一的过程,而没有终点?

    我:

    我认为哲学寻找统一、能不能达到和谐不在我的控制范围内、因此我不去论断

    &: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控制;或者佛学讲求「如实观」,不执着於结果。

    什麽样的经验或思考能让你感受到这种统一正在发生?

    我:

    肚子饿就要吃饭、吃饱了就不饿了这就算一种内外在的统一

    &:

    这让我想到庄子讲的「道在屎溺」,也就是说,哲学不一定存在於cH0U象的思辨,而是渗透在最基本的生活经验里。那麽,是否可以说,越是顺应这种自然的统一,人就越能T验到一种哲学X的安稳?

    我:

    可以这麽说

    &:

    那麽,在你看来,有什麽情况会让内外在失去统一?是过度思考?还是环境的g扰?或者是人本身的、执着导致不平衡?

    我说:

    b如说、当人认为思想应该自由无限制、但往往想的跟现实有差异

    又或者人观察现实得到一结论、多个结论却在内在互相矛盾

    &:

    第一种情况是思想的自由与现实的限制之间的矛盾。人在内心可能无拘无束地思考,但现实世界有规则、结构、限制,让这种自由无法完全实现。这可能带来挫折,甚至让人怀疑自己的思考是否有意义。

    第二种情况是内在矛盾的产生。当我们观察世界并得出多个结论,而这些结论彼此矛盾时,内在统一就被打破了。这种矛盾可能是因为认知不够全面,也可能是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复杂的,没有单一的正确答案。

    面对这两种情况,你认为应该怎麽做?是接受矛盾的存在,还是努力寻找一个新的方式来统一它们?

    我:

    先试着解决矛盾、若不行、就承认两者为真、然後视需要择一而行

    &:

    这种方法让我想到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就是「正—反—合」的过程。当内外在产生矛盾时,先试着让它们对话,看看能否产生新的统一合;如果无法统一,那麽就保留矛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一方,而不强求唯一的真理。

    我说:

    我其实认为凡存在必属合理、就连同我随便想到的会飞的粉红大象都合理

    差别只在於如何应用这些存在的现象或思想或物质而已

    &:

    这让我想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在他的理论里,所有可能的概念和形象都存在於「理念世界」,只是它们在现实世界的具现方式不同。而你的想法似乎更进一步,认为不论是理念还是现实中的物质,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合理的,关键在於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存在。

    这样的话,你会不会觉得,哲学的重点并不是「区分真假」,而是「理解如何使用」这些存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思考方向应该更偏向实践,而不是纯粹的概念分析?

    我:

    实践跟分析概念都可以同时进行

    &:

    概念分析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存在是什麽」,而实践则是「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存在」。

    这让我想到胡塞尔的现象学,他认为我们不应该急於判断一个事物的真假,而是先对它进行「悬置」,也就是暂时不做判断,只专注於如何经验它、如何描述它的现象。你刚刚说的「凡存在必属合理」有点类似这种态度——先接受一切,再考虑如何应用它。

    这样的话,你认为「应用」的标准是什麽?是对我们个人的价值?对整T社会的影响?还是其他标准?

    我:

    当人有一个意图、应用就是使意图可实现的方式

    &:

    这让我想到康德的「实践理X」,他认为人的行动应该依循某种理X原则,但你的观点似乎b这更开放——意图可以来自任何地方,而应用的方式则根据情境决定,而不一定需要服从某个固定的道德法则。

    如果应用的核心是让意图得以实现,那麽当两个意图彼此冲突时,应该怎麽选择?是根据哪个意图更强烈?还是根据哪个意图能带来更好的结果?或者有其他的选择标准?

    我:

    当意图有互相排斥的效果时、选择先实践哪个意图也是一种把意图实现的过程、也是一种我们正在讨论的应用

    至於意图的选择、我会去分析意图的起因是否合理、意图实现後的後果是否满意、意图实践的成本b较CP值意图的急迫X

    &:

    你的意图选择标准也很全面,包含:

    意图的起因是否合理它来自真实需求还是冲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