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1/2页)
当年徐作钧从法国回来後,有事没事就看着那张他们在坎城留下的拍立得发呆。 那里面有他的两个梦想,一个关於工作,一个关於Ai情,一个叫电影,一个叫岑峰。 他想,用十年来完成这两个梦想,应该绰绰有余吧!开一个自己的创作工作室,然後可以的话,他想结婚。 追求自我实现及个人幸福,怎麽看都不算是太过份的要求吧? 可是梦想踏出第一步就遇到了阻碍,他们一起面试O视的结果出炉,他录取了,只有他。 徐作钧想,也许这也不是坏事,b起电视岑峰貌似更适合或艺术电影。 他们大学时因为写结识,从年轻时就交换看对方作品,徐作钧一直觉得岑峰的才气b他好。 岑峰的才气来自他的不幸,成长过程经历的失亲、贫穷、家暴、霸凌经验,透过文字化为一GU向下挖掘的力量,深刻描绘人物内心剖白,让读者从角sE中彷佛看见某个面向的自己,这是徐作钧怎麽也做不到的。 也因为对彼此路数了若执掌,徐作钧完全知道岑峰作品最大的致命伤在哪。 那就是,卖不了。 岑峰的格局总是太小,对白永远太少,若拿掉人物复杂的情感内心独白,剩下的东西甚至称不上是剧情,充其量只是庸俗又随处可见的桥段罢了。 徐作钧却刚好相反,他第一次写就开了个超大格局,虽然最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但他一路写来总是保持明快风格,剧情复杂文字浅白,结构清晰对白有趣,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没什麽坚持。 徐作钧常觉得他能靠写作或编剧混口饭吃,不是因为自己拥有多独特的想法,反而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独特想法。 写类戏剧时导演要求洒狗血他就洒到让导演都觉得太超过,写偶像剧时导演说男nV主角不告而别太普通了,改成在大马路上相拥,他二话不说改写,甚至帮场景加上滂沱大雨。 还有一场法庭戏,被告律师雄辩完毕,他写了现场长长沉默让观众反思,导演说这样太弱,他马上改写成法庭传来此起彼落的掌声,让观审民众全T起立大力鼓掌。 甚至还遇过一个导演,每次改写理由都是"总觉得不够好",但又说不出具T想法,就把觉得不够好的段落圈起来,旁边打一个大问号,把其他编剧惹到拍桌走人,徐作钧就有能耐生出三种不同版本让导演选择。 可能也是因为他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编剧的命运掌握在一群他压根不认识的观众身上,那些人是否愿意打开电视或花钱看电影决定了他的未来,而最了解那群毫无监赏力可言的人就是导演。 岑峰常说徐作钧这样根本失去创作的意义,他总无所谓的回答:「你不想想这些东西是拍给谁看的,对牛弹琴弹得再好也是白搭。」 也因为坚持自己晦涩又深沉的风格,岑峰的作品很难让出版社提起兴趣,徐作钧那时犹豫了一段时间才说出正在和出版社洽谈出版这件事,在宛如天堂的坎城海滨,他仍然捕捉到岑峰眼中稍纵即逝的失落感。 徐作钧无法忽略那抹失落,想到自己拥有了岑峰没有的,内心就有GU莫名的罪恶感涌现,作家身分是,自己优渥的成长环境亦如是。 如果他能为了岑峰不要家中金援,那关於,自己应该也可以做点什麽吧? 这种想法就是後来一连串错误的开端。 一开始徐作钧的说法是找岑峰合着,共同挂名。 他把第一稿交给岑峰後,换来两人大吵一架。 「你这是什麽意思?」岑峰把上百页的初稿扔在徐作钧面前。 「这上次不是说好的吗?合写。」 虽说是合写,初稿却完全不像出自徐作钧之手,简单来说,他模仿了岑峰的写作风格与叙事技巧,写了一篇情节生动的故事。 「这挂上你的名字有人会信吗?到底为什麽要这样做?」 「我是觉得,风格统一b较好。」 岑峰怎麽就接受了这个说法,真实原因已不可考。 但最後书卖出去了,想当然尔,最後挂名的作者只有岑峰,毕竟通篇也确实找不到徐作钧创作的影子。 有了徐作钧的故事架构当根基,岑峰再用华美的文采扩充修改,成为了能写大场面又能刻画人心的全能大手,就像学生时代又会玩又会念书的幸运儿。 新书发售那天,徐作钧到书店走了一趟,翻着那本自己参与其中的实T书,竟感受到不可言喻的快感,好像与心Ai的人终於合为一T,如果作品是作家辛苦产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