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继位选妃 (第1/4页)
赤红色朝服上绣着线走龙蛇的唳天之鹤,光滑艳丽的蜀锦如水一般浩浩而下。马谡站在诸葛亮身后,看着他在侍女的侍奉下宽了衣裳,不由地问了一句:“谡听家兄说过,当年明公蛰居南阳时曾言广元兄,公威兄可官至太守,于您本身却笑而不答,是否早已想到有今日之威仪。” 诸葛亮似乎是轻笑了一声,张开双臂,由得侍女为他穿上常服,道:“幼常,好看吗。” 马谡:“……”可惜他这人向来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兼聪颖不凡,深得诸葛亮喜爱,于是真诚地道:“岂止是好看,谡看今日陛下差点在朝堂上把明公扒了个干干净净。” 诸葛亮一僵,今日是天子登基的第一天,他手持笏板,上谏天子立即改元,本以为要废上一番口舌,谁知道少年皇帝坐在龙椅上,垂下的冕旈也挡不住他炽热的目光,一双杏眸死死盯着站在众人之前的丞相,这股炽热莫说是诸葛亮和知情的马谡,便是不知情的费祎等人也看得清楚,一时间朝中的小狐狸老狐狸们各自心思活泛起来,平静的朝堂上暗流涌动,莫非是陛下已经开始猜忌丞相了?这虽是意料之中,可是猜忌得这么明显……丞相还能威仪庄重,也不愧先帝曾屡次夸赞过的肩上可扛八荒,胸内囊括四海的军师中郎将。 益州豪强老神在在地搭着眼皮,仿佛事不关己,打算看小皇帝和丞相斗法——当然是小皇帝单方面挨打。荆州跟随刘葛入川的士子将军们神色各异,其中两鬓斑白的赵将军最是担忧,目光在皇帝和丞相之间反复犹疑,似乎下一秒就要替诸葛亮剖心明志了。 然而丞相却清楚得很,那眼神并非猜忌,只是他更愿意面对风刀霜剑,也不愿沾染上这罗帐床帷间的软刀子。自从那荒唐的灵堂之夜以后,年轻的天子似乎再也不耐忍受一般地夜夜驾临丞相府,都被诸葛亮以抱病为由挡了回去。他努力地说服自己,还不算完全没救,称得上一句天资仁敏,这仁嘛,自然是没直接闯进相府,给他这名不副实的相父留了一丝体面,这敏嘛,自然是天子还知道白龙鱼服,次次来的理由也不甚相同,颇有几分随机应变之能。 诸葛亮不由得一阵心如乱麻,嘴里只淡淡道:“背后阴议天子,幼常是打算让孤拿你杀鸡儆猴?” 马谡抖了一下,屋内长久的沉寂让他惴惴不安,如今诸葛亮开了口他反而露出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是谡失言了,只是……”他挥了挥手,朝始终沉默而熟练的侍女们道:“你们先出去罢。”丞相挑了挑眉,也不阻止,只是对着铜镜慢条斯理地整理衣冠,似乎是在等他的得意门生说些什么。 马谡想了半天,努力想出一个他自认为含蓄又体面的说法:“明公,陛下跟先帝判若两人。何况陛下始终少年心性,这个……嗯,定力不足,明公现下与他缠绵倒是无妨,可有朝一日陛下与明公发生争执,以明公如今之权势,谡恐陛下……生猜疑之心,如此反倒误了明公。” 又是定力又是缠绵,诸葛亮想,马谡总有办法把一句话说得露骨而离谱。他无奈地想着,大约马谡又是何时得罪了先帝,领了个言过其实的罪责,如今一看这言过其实倒也没错:“定力何解,缠绵又从何而来。” 马谡继续真诚:“年少时的情爱本来就做不得数,况且陛下也未见如何敬重明公。明公若要从陛下身上寻找故人的影子大可不必,虽然明公素来清廉,但谡想若是丞相过于思念,这丞相府内多养一个……与故人有更多相似之处的人倒也不难。” 诸葛亮这时才带了点薄怒,先帝还是没能见到这学生最真诚的一面,否则也许会砍了他的脑袋。犹记得当年马谡也是忠言逆耳地日夜批判他与先帝的鱼水之情,今日倒像是要重演一般。他转过身来:“一派胡言!”他这样评价道。我跟小皇帝哪来的什么寻找故人影子之事,又何来思念过甚竟止于要在府中豢养相似之人,再胡说八道就拿你马幼常给新封的武乡侯兼益州牧立威了。 马谡听得出来这弦外之音,奈何此子仗着与蜀相多年的父子之情,还敢顶着风头冒犯一句:“明公切勿动怒,谡所言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未必没有预先而立之可能,陛下与先帝并不相像,请明公再考虑考虑这荒……不同寻常的关系。”他自以为自己已然是收敛得紧,毕竟按照他一贯的性格,怕是早就直言不讳让诸葛亮跟刘禅撇清干系然后一心一意当他的权臣了。 八风不动的丞相大人终于皱起了眉,马谡这算是僭越和极致的冒犯了,还是平日里过于宽宥了,他想。于是诸葛亮少有地沉下了脸,似笑非笑道:“哦?预先而立?幼常不妨来说说,何处有预之必要,何处又有立之可能。” 马谡最怕他这反应,况且他一时之间也想不到解决之法,谁能猜到小皇帝在登基前夕搞出了这般荒唐之事,还偏偏让他去灵堂将丞相接回了相府,他若不谏,便不是马幼常了。 参军清咳了一声,决定还是不要顶着丞相的锋芒迎难而上,毕竟这事儿发生在谁身上都是不能接受的,况且诸葛亮还是一身傲骨风中劲节。可惜这劲节诚臣偏生遇到了今上。 诸葛亮被他过于直白的怜悯弄得有些无言,半晌方才指了指书案上的竹简:“去交给公琰,”马谡如逢大赦正要抱着东西踏出这扇门,只听见丞相轻飘飘的声音顺着几缕微风砸了过来:“罚俸三年,不得有违。” 马谡:“???”他脚下一滑,差点滑跪回诸葛亮跟前:“三年???” 在历代丞相中算得上很年轻的丞相温和地说道:“你污蔑先帝在前,离间孤与今上在后,如今安有头在?按蜀科律令,你死上三次倒也不嫌很多。” 马谡欲哭无泪,试图跟如师如父的丞相理论一番,但是诸葛亮自水镜学庄始便是学子中口齿最为凌厉的,更别提一张利嘴游说孙权促成孙刘联盟。凄风苦雨的参军抱着一摞竹简,灰溜溜地离开了。 只留下诸葛亮揉着太阳xue独自想着,马谡所言虽大多是胡言,但有一样是不错的,身为托孤之臣竟于天子苟合于先帝灵前,若说当真神灵在上,他诸葛亮恐怕比起该死三次的马幼常严重的多,此事断不可容着天子胡来,况且他这般身体……若是当真如昔日一样,又该如何收场。 门外头传来一阵轻缓的脚步声,诸葛亮拿起了笔,头也没抬:“放一旁罢。” 原来进来的是一小童,仔细看去也称得上眉清目秀,他手中正端了一碗药,绵延的热气像奶白的丝绸在上方荡开。诸葛亮温声:“明月,拿扇子让它凉的快些。” 那明月却犹豫了片刻,才低头道:“先生,这本就是凉药……若是还要放凉,我怕先生的身体……” 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即便是如今有泰山压顶之事,还能面不改色地投入到他的复汉大业中。只见他一卷又一卷地批阅着竹简,抽空道:“不妨事,你便用我的扇子罢,不必跑出去拿了。”说罢指了指一旁的小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