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卷十一章走天涯 (第2/3页)
起客桌盘盏,等掀开时,才发现吴运留下的、那被一锭银子压着的那幅字画下,笔墨入桌三分,竟是再印着一幅字画。 百年之後,那幅裱框悬挂着的字画已然泛h,而那座经历许多起落名叫风波定的酒楼也终於生意清寥,只是一张似刻有山水的酒桌,始终一尘不染,日日拂拭。 ※※ 辗转三年,各部侍郎也都换了人,昔日吴曲祯吴大人倒是屹立不摇,只是从无功过的他开始会向圣上谏言,却不是向尚书大人禀报再行打算。这逾矩的行为也遭了仇恨,因此在朝堂之上更是如履薄冰了。 就在这一日,他收到了一封署名吴运的“家书”,据门房说是早上开门时不知何人折在了狮头咬环上,连带还有一只装着不知何Ye的白瓷瓶。 长安城不乏许多隐匿百姓的散骑司与朝廷卫侍,可却不曾有人发现或提醒於他,来人武功之高尤其可知。 吴大人面sE难道情绪,沉默片刻,方才开口,声音却哑:“拿过来。” 书信封蜡化开,这位快近老年的父亲本不该在这般年纪便是如此頽态,可却颤颤巍巍的将里面的书信取出,两张。一张大红喜帖,一张书信。 “致吾父。” “吾父在上,三年不见,可安康?不孝子承先日常安平,小有余银。 与贤弟青云议定,於八月十五中秋良时吉日,在家乡同办婚习,妻娶张芙约。” “料来父亲定是不愿见晤逆子承先,所以先奉喜酒。只是仍盼父亲百般拨忙,高座堂前,受逆子携妻礼拜。便附红帖一张。 秋高天凉,老父还请加衣添褥,莫要着寒。 不孝子吴运,携妻张芙约,同拜致书。” 侍郎吴大人已是热泪盈眶,老泪纵横,他看着手中的另一张YAn红喜帖,上书正是新郎吴运,新娘张芙约。 老父亲猛然意识到什麽,抬头厉声向门房斥问:“不是还有瓷瓶吗!在哪儿!” 那老门房吓了一跳,惊惊颤颤的弯腰道:“回禀老爷,属下怕是有毒,所以让人验去了......” 吴曲祯好气又好笑,挥手道:“还毒什麽毒,呈上来呈上来。自家儿子还会毒老子不成。” 那老门房赶忙应是,下去厨房将瓷瓶给端了回来。 小巧不过五寸长的瓷瓶,瓶口繋着红缎,塞封上面还贴着囍之一字。 老父亲好生摩挲了瓶身一番,接着急不可耐的打开木塞,仰头便饮。 那老门房一颗心都快跳出来了。 吴大人饮下一口後,轻轻放下瓶身,闭上双眼,细细品味,泪水流淌。 “吩咐下去,备马车,我要回乡。” 什麽不愿无法?儿子的婚礼当老子的一定得到!不然算是个怎麽回事嘛! 同时,洛yAn万花楼,一个门房小厮般模样的老人,面前也摆着一张喜帖。是那个年轻的读书人亲自送来。 “去,为了蹭酒,这一定得去。”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扬州一处偏远的临江农村,村头家家户户洋溢喜气,除开中秋的缘故,更有是因为村里的张先生家时隔二十多年终於再次迎来婚娶囍事。那一次流水筵席足足办了三十米,村邻齐至。 由於吴家此时无人,正好用作新娘子梳妆着服的嫁妆房。张家晚辈房中,两个英俊倜傥的红服郎官站在门口,倚着门框。看向昏h夕sE,其中年长一二的新郎向这个相伴成长的兄弟轻声问道:“青云,你说,他会来吗?” 张浮迁也转头看向门外夕yAn,轻声道:“不好说,但我直觉会。” 吴运轻嘲一笑。那日囍帖家书其实是由张浮迁代为措辞,吴运那时还是有些赌气不愿,且不论他能不能写出这般字句。 只是张浮迁那时轻声来了一句:父子情份血缘哪能说断便断。你也是心底盼望着他能到来不是?没有自家长辈的喜事,哪算大囍。 至於喜酒则是由青綉发想,以黑红枣枸杞桂圆茶叶糯米等多样囍食酿成数坛後掺兑而成,那时张浮迁还笑说,不知宾客能饮一杯否。 可不是嘛,酒兑酒的度数在当时可谓非常之高,恐怕半杯下肚,半数都得醉倒了。 酿兑而成的酒可在当时就给装了一瓶,三天後就让张芙约送到了侍郎府上。而真正的喜酒则是直至刚才下午方才开封,连吴运跟张浮迁两人一闻酒香都面sE凝重,好家伙,这酒可不知道所有参加囍宴的众人能不能喝下半瓮了。 而这也苦了那位侍郎大人,据後来说,在马车上他可是倒头便睡。 这时,一位穿着不甚华贵却很是喜庆,鬓发已白的男人从那架寻常的马车走下,他甚至无法乘着马车回家,因为村子里整条小街上都塞满了人。他与老门房或说老管家挤挤攘攘要走回家,却被年轻一辈的村民拦在门外,说这是新娘妆房。村里大多是知道他的身份的,所以这边小小的cHa曲很快就被其他长辈知晓,飞快的跑去张家,张先生通知吴运时,是领着那老父亲来的。 当他流着老泪喊出运儿时,吴运立时撇过头去,但是张浮迁却看见,这兄弟的眼眶如同他父亲一样红了。 张浮迁笑着喊了声伯父,便将吴运推了出去,可是被他狠狠瞪了一眼。 吴曲祯看着自家儿子衣冠笔挺的穿着喜袍,毫不掩饰的开怀笑着,不断的说着“好”,然後双手多次一举整理起自家儿子的衣襟,手掌轻轻拍着他的肩膀,欣慰道:“我的儿子终於要成家了,终於要成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