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1 (第1/2页)
一五九 琼林宴上,谢礼毫无疑问是最受瞩目的那个。 几位显然是谢氏阵营的老大人将谢礼简直要夸出花来,顺便捧一捧谢岭,说谢礼连登三元,谢氏尽出英才,俱是国之栋梁云云。 我就也顺着夸了谢礼几句,也无非是些文章写得很好朕很看好你之类的套辞,却不知怎么着把谢礼感动了,他起身走到正中,掀起衣襟便朝我拜了下来:“陛下所望,谢礼未敢懈怠。陛下许臣,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尽心竭力,万死不辞!” ……等等,他这话说得好奇怪,怎么好像是他为了我考的科举,什么我许他,我许他什么了? 表忠心这个没什么问题,但是这场合是不是不太对吧? 场面一瞬间有凝住的错觉。 我看了看坐在右首位的谢岭,就见他执手坐着,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只得圆场道:“谢三元所言,朕心甚慰。朕得了谢三元,便是天下得了谢三元,你往后须为国为民,万不能懈怠。” 之后又有顺着我的话道贺几声,这才又热闹起来,琼林宴便也顺利举行下去。 可谢礼这通表现实在奇怪,事后我又复盘了一遍整个过程,原本一头雾水,直到想起王恒川那枝干枝杈的说法,忽然明白了谢礼的用意。 谢礼在琼林宴上,是不是代表他背后的谢氏嫡系向我示忠? 琼林宴,朝臣皆在,还有一干新晋的进士,谢礼刚刚高中,又不是十分正经严肃的场合…… 确实是个表态的好时候。 他出列所言,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若我不想理会他,那完全可以敷衍几句过去,只道谢礼刚中状元,心情激动,并没有什么可以责备他的地方。 若我确实有心用他……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那我现在,是不是“得道”了? 一六零 谢礼中了状元,要衣锦还乡,王恒川便也要跟着回去。 临走之前他让宋小哥告诉我,说曾煦很快来京,到时候便有机会和他见面。 我便一直等着,没等到宋小哥送来信,却等到皇寺送来的请柬,说冬月十七是阿弥陀佛圣诞,请我前去观礼。 我没多想,去旁观了祭典,结束之后到正殿给皇帝老爹和齐文初进了一炷香。 我仰头去看那端坐的金身佛像,四周杳然,只有我一个。我闻见殿中的袅袅檀香,有种不太真实的幻觉。 所以当我听见一声“阿弥陀佛”自我身后传来时,只觉得是个幻觉。直到我回头,看见身着袈裟的僧人立在我面前,觉得他有些面熟时,就也觉得是个错觉。 所以当僧人朝我笑了一笑,唤我“齐先生”时,我才知道原来不是错觉。 “曾煦?”我仔细看了他一会儿才终于认出他来,“你不是道士吗?怎么……当和尚了?” 曾煦双手合十朝我拜了一拜:“贫僧明煦,自少林寺来京赴阿弥陀佛圣诞法会。见过陛下。” 他说少林寺我便忽然明白:“原来如此……王恒川果然是有些办法。” 我又仔细看了看他,发现他的眉毛被染成了黑色,头上还有九个戒疤:“想不到,曾道长扮作僧人,也一般像样。” 曾煦低头看了看身上袈裟,而后抬头朝我笑道:“是佛是道,我其实并不在意。出此下策,但是为天下人不得而为之,想来佛祖也不会在意真假。” 我有许多疑惑要和他商议,于是没再和他多寒暄,而是说起最近的情况,尤其提了谢修与谢礼:“谢氏内部亦各自有利益,本家与旁系,并不齐心。谢修掌有兵权,京城禁军便由他掌控,西北、东北边军,如今的统领从前也在他麾下。再加上谢岭为左相,朝中文臣许多都是他的门生,朝中大势俱在二人掌握之中。若谢氏有反心,必不可能是他二人要反。” 曾煦也点头道:“谢氏乃是累世勋贵,利益错杂,那些本家旁系的利益分配外人难以分辨。那位谢礼谢公子如今敢公然表明立场,只怕谢氏内部的斗争已经势同水火了。” 我依旧疑惑:“若谢礼是代表本家嫡系,那他为何会选择讨好我来对抗谢修?我不过是个傀儡,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曾煦却忽然道:“齐先生可还记得方昭临?” 我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