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甘露 (第1/12页)
【阿弥陀佛的由来】 阿弥陀佛的由来,是说摩揭陀国有一位阿闍世太子,受提婆达多唆使,弑杀父王频婆娑罗, 幽禁王妃韦提希夫人,正拟杀害母亲时,释尊怜悯韦提希的遭遇,想出一种方便说词,加以安慰。 释尊说,这是一个非常wUhuI的世界,而在弥陀的净土住的全是善人,因为弥陀的慈悲是无限的, 所以,只要一心念佛,经由这一功德,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 要能往生极乐净土,就得修行行善大乘的修行、戒善戒律的修行、世善世俗的善根等三福,与十六种观法。 可是,释尊对於成佛的因果,并没有作任何说明,因此,只是一种方便X观念论而已。 净土三部经,是释迦佛之教说,并非阿弥陀佛出现於此世间,直接教说。 即,说於西方极乐十万亿土有阿弥陀佛,是释迦佛权宜之教。 净土三部经中说到,阿弥陀佛在法藏b丘的因位时,立下四十八个誓愿。 依无量寿经上卷记载,阿弥陀佛在号称法藏b丘,从事菩萨修行时,追随世自在王佛, 於二百十亿国土修习,思索五劫间,选出四十八种例子,立下以此庄严己国的心愿。 亦称法藏b丘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yu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无量寿经,念佛往生,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发誓只要众生唱诵阿弥陀佛,便能立刻往生极乐世界。 但是犯了五逆罪,及诽谤正法之人则除外。佛所说的正法即是指法华经, 因此,佛於《法华经譬喻品第三》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其人命终,入阿鼻狱。] 因此,若人不信法华经,即是毁谤正法。既然毁谤正法,念阿弥陀佛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即被阿弥陀佛拒之於门外。 故,应信佛所说之法华经之经典,并以法华经为本尊,来修行方为正确。 佛於《法华经结经普贤经》说:[此大乘经典,诸佛宝藏,十方三世,诸佛眼目,出生三世,诸如来种,持此经者,既持佛身。] 说明法华经是三世十方诸佛,成佛的种子。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未来世的三世之佛,都是以法华经为成佛的种子。 感恩分享,一念随喜,功德无量。 南无妙法莲华经…… Nam-Mye-Kyo…… 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南无——皈命、接受;阿——无量光,即无限的健康;弥——无量觉,即无限的智慧;陀——无量寿,即无量的长寿;佛——无量光、无量觉、无量寿的信息。...《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在所有的洪名中,「南无」意为致敬、归敬、归命,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 阿弥陀佛 中国佛教净土宗,西方三圣之首。 阿弥陀佛像,日本玉名市莲花院多宝塔。 本条目是讲述阿弥陀佛本身。关於汉传佛教净土宗广为弘扬的「六字佛号」,请见「南无阿弥陀佛」。关於台湾高雄市西部沿海的行政区,请见「弥陀区」。 日本高德院鎌仓大佛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意为无量光佛,另名无量寿佛梵语,Amitāyus,又称为无量清净佛、甘露王如来梵语:Am?ta-rāja,在华人地区习惯作弥陀佛、弥陀等简称;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而净土宗则以专心信仰阿弥陀佛为其主要特sE。 在大乘佛教初期发展时,阿弥陀佛与东方妙喜国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为五方佛之一,为莲花部主,主妙观察智。在唐朝,善导大师楷定净土宗之念佛法门,阿弥陀佛成为汉传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 词源 在梵语中,无量光Amitābha与无量寿Amitāyus都来自同一个字根Amita,音译阿弥陀。Amita来自梵文动词字根,mā-,源自原始印欧字根*meh?-,意为「测量、量度、被计算」,拉丁文同源词metiri>mensus>mensurare>英文measure,mā的过去分词形态mita弥陀;否定冠词?,a-,音译「阿」,拉丁文、英文同源词a-/an-/un-/u-;a加上mita意为「无量、无法测量、无法计算」。後缀ābha是「光」的意思,意译为「无量光」,音译阿弥陀婆或阿弥多婆。另一个梵文名Amitāyus,後缀āyus是「寿命」的意思,意译为「无量寿」,音译阿弥陀庾斯。 名号释义 阿弥陀佛的其他称号还有:西方佛、甘露佛、无量佛、无量清净佛、长寿佛、月巴墨佛藏音等,其他音译则有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嚲佛、阿弥多廋佛、阿弥多婆佛、阿弥嚲皤佛、阿弥陀婆耶佛等。 巴利文三藏中未记载阿弥陀佛。在汉传佛教中,最早译出的净土经典《般舟三昧经》将其名号译为阿弥陀佛[1]。鸠摩罗什译本《阿弥陀经》,也使用阿弥陀佛译名,成为最通行的说法[2]。经中说,因为他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为「阿弥陀」[3]。玄奘译本中,没有「阿弥陀佛」这个名称,而是使用「无量光佛Amitābha,单数主格为Amitābhas」,和「无量寿佛Amitāyus」这两个名字[4],而现代学者穆勒F.MaxMuller收集的梵文本《阿弥陀经》与藏传《无量寿经》皆和玄奘译本相同,没有使用阿弥陀佛这个称号。 《般舟三昧经》中说,成就阿弥陀佛念佛三昧时,可以见到一切诸佛[5]。《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观阿弥陀佛身sE如金山,庄严相好,当观想成就时,能见一切诸佛[6]。印顺法师认为,修持观想阿弥陀佛法门,成就念佛三昧,即可见无量诸佛;观阿弥陀佛,即是观无量诸佛,因此阿弥陀佛被称为「无量佛」;此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义。 宣扬专修阿弥陀佛法门的经典中,影响最广的,首推曹魏康僧铠译本《无量寿经》[7]。在此经中,以无量寿佛Amitāyus为他的主要名称[8]。在《无量寿经》中,也记载阿弥陀佛另一个名号为无量光佛Amitābha[9]。宋施护《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以无量光佛为他的主要名称[10]。三国吴支谦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中称他为无量清净佛[11]。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又称往生咒称他为「阿弥唎哆」。阿弥唎哆,梵语am?ta,为印度传说中的不Si药,意译为「甘露」,表示永生,佛教以此来表示永远的涅盘,有「甘露味」、「甘露门」、「甘露道」等等的说法。故阿弥陀佛有甘露王的称号。 在藏传佛教中,阿弥陀佛其实也有无量光佛与无量寿佛两种不同译法,与汉传佛教相同,只是汉传佛教多意译作无量寿佛,藏传佛教多意译作无量光佛。 除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的佛,拥有「无量光」与「无量寿」的名号[12][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